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翻译及注释
翻译 微风吹拂著江岸的细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1)岸:指江岸边。(2)危樯(qia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旅夜书怀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著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著。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著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 唐诗 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像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著。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旅夜书怀创作背景
唐代 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诗词作品: 旅夜书怀 诗词作者:【 唐代 】 杜甫 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写景】、【抒怀】、【孤独】
杜甫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着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赏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旅夜抒怀
杜甫 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及注释】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1、危樯:高高的桅杆。
2、独夜舟:孤零零的一只船在江上过夜。
3、平野阔: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4、著:著名。
5、应:认为是、是
6、飘飘:随处飘泊,无依无靠。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抒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杜甫 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译文: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赏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秋居书怀
白居易 秋居书怀
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
秋景下西墙,凉风入东屋。
有琴慵不弄,有书闲不读。
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
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
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
况无治道术,坐受官家禄。
不种一株桑,不锄一垄谷。
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
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
【赏析】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话译文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桅杆的小舟停江边。
星星垂向广袤空旷平野,明月照射着奔流的大江,
我是因会写文章才得名,撤职是因为我年老体弱。
我漂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如天地间孤飞的沙鸥。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但是,这一说法存在一些疑点,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
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家松原朗先生认为,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
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一是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
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
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有可能为大历三年春。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周子瑜先生认为,否定舟下渝、忠写作时地之说还有待商榷,关于诗中“平野阔”,并非一定是平原,事实是诗题明点为“夜”,诗中景物也是在星月辉映下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模糊景象,但天宇始终寥廓。
很可能引起的错觉构成了诗人头脑中特殊的审美景观,美学上的错觉美,正是诗人笔下的艺术表现。而且明清时部分学者也指出在这首诗中杜甫有意使用“谬理成趣”手法,为了艺术的变现,将狭窄的夔峡一带说成是广阔的平原。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及赏析
【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江岸上的细草被微风轻轻地吹拂,夜色里一只高悬着桅杆的孤舟。
【全诗】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
诗圣杜甫晚年离蜀后,乘舟东 下,终日以舟为家,直至死于舟中。 此诗便是作于旅途中的一首五律。 前四句是对夜景的描绘,星、月联 传诵尤广,境界雄阔; 后四句是对 身世的`感慨,名、官联寄意尤深,苍 凉沉郁。他尽管薄有诗名,却宦途 偃蹇,于羁旅之中抒写穷愁之状, 怎能不令诗人觉得自己无所依靠, 命如沙鸥呢?
【评析】
唐诗篇名。五律。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一四。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遂率家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渝州(今四川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至云安(今四川云阳)。此诗为途中所作:“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前四句写旅夜景色,后四句抒发感触,反映诗人当时孤凄悲苦的心情。“星垂”二句,“垂”和“涌”字均为诗眼,“垂”字更显出平野之阔,“涌”字则更烘托出江涛澎湃,波澜激荡的景象,是杜诗中炼字的典型例子。“飘飘”二句,即景自况,点出诗旨,亦为传诵名句。黄生曰:“‘一沙鸥’,何其渺! ‘天地’,何其大! 合而言之曰‘天地一沙鸥’,作者吞声,读者失笑。”(《杜诗说》卷五)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雄浑悲凉,语言精警稳重,为老杜五律代表作之一。浦起龙评此诗曰:“笔笔高老。”(《读杜心解》卷三)纪昀云:“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唐宋诗举要》卷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