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灵王平昼闲居(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

茜熙 2025-02-2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武灵王平昼闲居原文及翻译

原文:

武灵王平昼闲居, 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错质务明主之长,臣之论也。是以贤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动有明古先世之功。

为人臣者,穷有弟长辞让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君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敌弱者,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无尽百姓之劳,而享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翻译: 

赵武灵王平日里闲着的时候,独自居住,肥义在旁边陪坐,说:“大王您是不是在考虑目前时事的变化,权衡兵力的合理使用,思念筒子、襄子的光辉业绩,盘算如何从胡、狄那里得到好处呢?”

赵武灵王回答说:“继承君位不忘祖先的功德,这是做君王应遵循的原则;委身于君,致力于光大君主的长处和功绩,这是作臣子的本分。所以贤明的君王在平时就要教育老百姓为国出力,战时则要争取建立继往开来的功业。做臣子的,在不得志时要保持尊敬长辈谦虚退让的品行,地位显达以后要做出有益于百姓和君王的事业。

这两个方面,是做君王和臣下的应尽职责。现在我想继承襄主的事业,开发胡、翟居住的地区,但是我担心一辈子也没有人理解我的用心。敌人的力量薄弱,我们付出的力量不大,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果,不使百姓疲惫,就会得到简子、襄子那样的功勋。

建立了盖世功勋的人,必然要遭受一些世俗小人的责难;而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会招惹众人的怨恨。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这样一来,国内一定会有人非议指责我。”

求 胡服骑射 的译文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原文: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日:“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悦。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日:“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已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日:“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日:“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 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高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译文:

赵武灵王北巡中山国的边界。到房子(今河北省临城) ,到代(今山西北部雁门关- -带),北面到无穷,西到黄河,登黄华山,与大臣肥义商议,改穿胡.(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服,骑马射箭,以教军民,

并说:“愚人讥笑的,正是贤人察到的,尽管世上的人都笑我,但北方中山国我必占有它。”

于是赵武灵王穿上胡服。赵国都城的人不高兴,公子成推说有病,不上朝。赵雍派人去请,并传话:“在家听从父母,全国听从国君,现今我改变传统的教化,改换穿胡式服装,可是您不穿胡服,

我忧虑下面的臣民议论啊!治国常规以利民为本,推行政令有固定原则,令行禁止是要紧的事。普及教育从平民开始,推行政令上层带头奉行。所以要仰仗您的声望来完成胡服的变革。”

公子成恭恭敬敬叩头说:“我听说过,中原之国是圣贤教化的地方,行礼作乐的地方,远方国家景仰的地方,边陲少数民族学习的地方。如今赵王舍弃这些传统习俗,却去因袭胡服,违背人心,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吧。

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了公子成的话。赵王于是亲自去公子成处拜访,说:“我国东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国,西面有楼烦国,与秦国、韩国接壤。

没有骑兵,怎能守卫?中国虽小,但它依仗齐国强大,屡次侵犯赵国土地,俘虏赵国民众,引水围高(hao)地,若无土神谷神保佑,部地几乎守不住,先君为此感到羞耻啊!

所以我改革服装以防备边境的危难,报中山国之仇,可是叔父您迁就中原国家的习俗,不愿改变服装,忘了部的耻辱,这不是我期望的啊。”

公子成被赵雍说服。于是赵雍送一-套胡服给公子成,第二天公子成穿胡服上朝。于是赵王才下达胡服令,招民习骑射。

扩展资料:

作品意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现代社会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出于《战国策·赵策二 ·武灵王平昼闲居》

圣人的出现,不是因为互相承袭才统治天下的;夏朝和殷朝的衰亡,不会因为改变礼法而不灭亡。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什么意思

意思是: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

原文:

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

译文:

我听说,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成功,行动在即还顾虑重重就决不会成名。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背弃世俗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

从前舜跳有苗(上古南方部族)的舞蹈,禹光着身子进入不知穿衣服的部落,他们并不是想放纵情欲,怡乐心志,而是想借此宣扬道德,建立功业,求取功名。

出处:《战国策》——西汉·刘向

扩展资料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

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

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清初学者陆陇其称《战国策》“其文章之奇足以娱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之心术”。

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为可知也是什么句式?

这是判断句句式。

出自《战国策》赵二·武灵王平昼闲居。是一段主父偃和肥义的对话,两人在讨论是否应该简化服饰以此来从军事上增加赵国在各诸侯国的地位。

部分原文:

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敺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对应译文:

赵武灵王说:“我不是对胡服骑射这件事有什么顾虑,而是担心天下人笑话我。狂狷的人觉得高兴的事,有理智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高兴的事,贤明者却对此担忧。如果国人支持我的话,那么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即使举世的百姓都讥笑我,北方胡人和中山国的地方我也一定会得到手。”

相关文章

武灵王平昼闲居(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

武灵王平昼闲居原文及翻译 原文:武灵王平昼闲居, 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

励志文章 2025-02-28 阅读 评论0

心里的话(心里的话是什么歌曲)

说说心里的话作文 1、说说心里的话作文 篇1 妈妈,我一直想对你说说我的心里话,可没好意思,我只好用这种方式和您对话。妈妈,在我...

励志文章 2025-02-28 阅读0 评论0

母爱名言(母爱名言诗句)

有关母爱的名言名句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

励志文章 2025-02-28 阅读1 评论0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古筝完整版)

“阳春白雪”的意思 综述:阳春白雪,汉语成语,读音为yáng chūn bái xuě,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

励志文章 2025-02-27 阅读3 评论0

弹琴(弹琴指法)

描写弹琴的诗词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作者】李白 【朝代】唐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

励志文章 2025-02-27 阅读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