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王梵志简介)

沐文 2025-01-3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以唐代诗人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白话诗派。

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并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

作品:

【寒山: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译文】

空旷幽暗寒山小道,冷清山涧倍感寥落。

常有小鸟啾啾啼鸣,更觉寂静人烟稀少。

淅淅山风吹拂脸上,纷扬飘雪洒落我身。

日复一日难觅阳光,岁岁年年不知有春。

【王梵志 :我有一方便】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译文】

我有一个处世法宝,价值高达一百熟绢。

遭人殴打经常示弱,至死莫去县衙鸣冤。

他人骑着高头大马,我骑毛驴有点寒酸。

回头看见担柴汉子,一下便觉气顺心安。

王梵志及其五言诗

王梵志及其五言诗

王梵志是唐朝初年一位大力从事五言通俗诗创作的民间诗人,现存作品三百余首。他和他之后的寒山、拾得形成了唐代著名的通俗诗派。

王梵志的诗在唐宋时很受欢迎,特别是在宗教界,影响更为久远。明清后才渐渐失传。清康熙年间编撰《全唐诗》曾广收寒山、拾得等人的诗作,却唯独不顾宋人笔记里赞誉王梵志诗的事实,只字不收王梵志的五言诗,好象从来就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些诗一般。1900年,在敦煌的藏宝洞发现王梵志诗多种写本后,王梵志和他的通俗诗才重返人间,并引起国内外敦煌学者的兴趣和重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代有人进行《全唐诗》补遗时,依然置王梵志诗于不顾,一首也不收入,令人十分费解。若细究起来,原因大概有二。

客观上的原因,是王梵志诗散佚严重,钩沉辑佚的工作十分困难;而关于王梵志生平资料的记载,更是少而又少。《桂苑丛录》、《太平广记》等有关于他的极简略的介绍,但这些介绍又和“育于林檎树瘿”、“长于林木之上”的不经之谈掺杂在一起,不仅损害了记载的可信性,也使王梵志这个“谜一般的人”更加神秘莫测、扑朔迷离。郑振铎评这件事时说:“也许是因为他是个民间的诗人,故民间遂为他造作出这些神话式的‘口碑’出来。”这分析很有道理。王梵志其人其诗的存在,由后人大量的记载和评论来看,不容置疑。从王梵志诗中的自叙也可推知他的大致生平:早年生活优裕,后因家庭破败,诗人饱受冻馁之苦,身无一物而遁入空门。在沉沦于社会底层的过程中,磨砥成王梵志这样一位很特殊的通俗诗人。

另一个原因,即王梵志的五言诗是唐诗中一个特异的存在,和观念上的唐诗很难相称。正统的诗人和评论者接受不了他的诗,认为其鄙俚浅俗而不屑一顾。王梵志五言诗寓人生哲理于嘲戏谐谑,寄喜笑怒骂于浅近通俗,平易蕴藉,确实表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诗风。其“直言时事,不浪虚谈”和“不守经典,皆陈俗语”的现实精神,对唐诗的通俗化也曾起过有益的影响。郑振铎认为:“象王梵志他们那样的诗才是真正的通俗诗,才是真正的民众所能懂、所能享用的通俗诗。”

当然,王梵志的诗也有缺点,譬如有些地方佛教思想影响过深,有些又难免片面宣扬儒家道德思想,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但是,王梵志及其五言诗毕竟是唐诗中一个突出的客观存在、可以对它展开争鸣和批评,却不可以对它视而不见,将它从唐代诗坛上完全清除出去。

王梵志:一个把袜子反着穿的隋唐诗人

王梵志(约公元590年-660年),隋末唐初人,记载他生平事迹的历史文献寥寥无几。唐人冯翊《桂苑丛谈》也记载很少,据其描述王梵志出生颇为神奇,在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一个叫王德祖的人,于隋朝时种植了一棵苹果树,该树结出一个巨大的囊状瘤子,经过三年朽烂后,王德祖剖皮抱出一个婴儿,收养到七岁时,可以说话,问道:“谁生育了我,我叫什么名字?”王德祖据实告诉他后,脱口而出道:“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来改“天”为“志”,名字充满着佛教意味。撇开神化色彩,有人认为这是据实记载作为弃婴的王梵志被收养的过程。

王梵志属于白话诗人,其诗作在初唐流传极广,那时白话诗多来源于民歌、打油诗、歌妓、宗教哲理,而他的诗作很多内容与佛教相关,可能出自佛教的偈礼,用于民众教化,警醒世人,劝善惩恶,所以语言平易质朴,形式自由。

大诗人王维、杜荀鹤、罗隐等也深受王梵志影响,写下许多通俗易懂的诗歌。中晚唐时,王梵志的诗作还远传日本,日本平安朝时代(784年-897年)的藤原佐世曾有编录。但是明代以后,他的诗作传颂甚少。直到公元1900年,敦煌洞经的发现,阔别近千年的王梵志诗作才重见天日。

虽然王梵志身世不详,但其作品大多明快易读,我们选取王梵志四首五言诗细读如下: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王梵志大多诗作并无题目,后人选取第一句诗或者诗中关键字作为题目,像这首《翻着袜》便是取自诗中关键字,第一二句叙述作者自己穿着颠倒的袜子,行走在大街上,人人都用奇异的眼光看着他,认为这是有违生活常理。第三四句以议论手法写出初看这种颠倒穿袜法可能会觉得有失偏颇,但是袜子外层质地精细、柔软,而里层粗糙、褶皱,所以反着穿可以使自己的脚不受罪,其中“隐”为伤痛之意。

该诗出于生活细节,用违拗常情的独特视角,寄深沉哲理于隐喻之中,读来让人茅塞顿开,细品其中奇趣,作者其实在劝诫世人放弃尘俗偏见,莫固执于习以为常。

后人对此诗评价颇高,宋代诗人黄庭坚曾盛赞:“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昔茅容季伟,田家子尔,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劝使就学,遂为四海名士,此翻着袜法也。今人以珍馔奉客,以草具奉其亲,涉世之事合义则与己,不合义则称亲,万世同流,皆季伟之罪人也。”大意是说昔日季伟用美味珍馐侍奉其母亲,而用粗茶淡饭招待郭林宗,这是承袭“翻着袜法”,但今人却以粗衣粝食对待亲人,美味佳肴招待客人,本末倒置,颠倒次序,有违“翻着袜法”。

陆游《闭户》诗“徇俗不如翻着袜,爱山只合倒骑驴”中的“翻着袜”直接取自王梵志诗,以此表达不顺随世俗,常会获得“欣然处”。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他人骑大马》第一二句描写别人骑着高大威猛的骏马,自己却坐在慢慢吞吞的驴子上,乍一看,大相径庭,其中“独”为独自之意,含不满之情。第三四句作者看到比自己处境更差的“担柴汉”,没有骑行工具,仅凭双腿,与“骑大马”者更是云泥之别,内心就没有那么愤愤不满了,其中“较些子”为唐人俗语,即较好一些。

此诗风格直白,以口语俚词入诗,作者并没有一语破的,而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口吻写出作为中庸者的感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可以读出中庸者的调和折中,不偏不倚,也可以体会到对下层群众的同情,所谓“诗无达诂”,留给读者回味。

幸门如鼠穴,也须留一个。

若还都塞了,好处却穿破。

《幸门如鼠穴》描写留给奸邪小人的门户就像堵老鼠的洞穴一样,总要留一个让其活动,不能都堵塞了,否则它们就要在更好的地方开洞,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幸(xìng)门”喻奸邪小人或侥幸者进身的门户。

该诗以鲜活、俗化的口语,写出深邃的道理,以对坏人不可赶尽杀绝,保持正邪平衡,否则物极必反,来奉劝世人处事需留有余地,适可而止,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取弱,至死不入县。

《我有一方便》以第一人称语气写自己有一个处世法则,其价值比得上很多昂贵的绢练,那就是打架输了,从来不告官,其中“长”为经常之意;“取弱”为服输之意;“入县”意谓向县里的衙门申诉。

此诗以白描手法写出自己的处世哲学即甘愿忍受屈辱,不与人争,作者善于捕捉人情世态,该诗也或多或少折射出当时官府的黑暗之状。

以上四首诗作,辞藻运用方面难比典雅骈俪之文,但内容再现生活,评价生活,以小见大,富含哲理,嘲谐戏谑,独辟蹊径,读来意犹未尽。

傍晚时分,行人见油溅蒜末而出,遂作一首梵志体云:碧油煎白蒜,溅出落锅旁。弃之在敝篓,留者盛玉盘。

相关文章

秋游作文(秋游作文400字左右)

秋游日记400字 秋游日记400字7篇1 国庆节那天,晴空万里,我和李润涵以及妈妈的同事一起,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去北蒙苹果园游玩...

祝福语大全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

王梵志(王梵志简介)

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以唐代诗人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白话诗派。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并...

祝福语大全 2025-01-31 阅读 评论0

形容身材好(形容身材好的句子精选)

夸赞女人身材好的词语 夸赞女人身材好的词语 夸赞女人身材好的词语,形容女人身材的词语有哪些?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

祝福语大全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

特教老师(特教老师资格证报考要求)

特教老师危险吗? 1、不会。特教老师是指特殊教育教师,负责教育和照顾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由于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挑战性,特教老师...

祝福语大全 2025-01-31 阅读0 评论0

总是造句(总是造句 二年级)

总是造句子简单 总是造句子如下:1、总是摆脱不了失败双手的侵噬,犹如风雨中哭泣的百合花,淡薄了对阳光的渴望和心中那份持久的傲世之气...

祝福语大全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