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分别是书中哪几回?
一,一进大观园在第6回。
刘姥姥头一回带着板儿来,那时候她畏畏缩缩,未语脸先红,臊眉耷眼处处表现不好意思。第一次的刘姥姥有自尊心,有脸有皮,但迫于生计压力不得不攀上贾府这门亲。
二,二进大观园主要集中在第40回,其中39回的后半与41回的前半也有所涉及。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投了贾母的缘登堂入室做了贾母的座上宾。贾母为她在大观园举行宴会。刘姥姥大开眼界,最后走时,也赚得盆满钵满。但在这中间也受尽了王熙凤等人对她的各种耍弄。只因贾母在旁边,也无伤大雅,看出贾母爱热闹,强撑着奉承。
三,三进大观园在第113回。
因听说贾府抄家,着实忧心又因贾母噩耗传来,刘姥姥悲痛欲绝,次日天没亮就赶着进城来了。探望凤姐受托照顾巧姐。
扩展资料:
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的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
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明事理,重情义,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大观园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刘姥姥的乐观开朗,聪慧有趣,面对贾母及众多奶奶,小姐们的捉弄,她故意配合着极力演出,尤其是配合鸳鸯,王熙凤和平儿让贾母开心,游园时,大家给她一个老太婆带满了各色的鲜花,还开心的说:“我这头不知道修了什么福,今个儿体面起来了”。
吃饭时,王熙凤故意用镶金象沉甸甸的筷子给她夹鸽子蛋,故意说。“这里的鸡真俊,下得蛋也小巧,怪俊的”在此,能看得出刘姥姥的气度,人情及达练,试问乡下人怎么不知道是鸽子蛋呢?
她是在可以讨大家开心,刘姥姥的气度,聪明睿智,世事洞明,豁达开朗,满足了贾母的虚荣心及优越感 。后来在贾府没落时又不惜全力相助,更是难能可贵。
《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这说法准确吗?
要说清楚“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还得从《红楼梦》众多版本中探讨。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众多版本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相对统一的没有特别大的删改。刘姥姥以一副农村老妇人的形象示人,穿着打扮,语言构成都有几分戏谑诙谐之感。
一进大观园
一进大观园,因家境贫寒想去寻个富亲戚打打秋风,无奈受到了冷遇,冷言冷语。这侧面反应了封建社会大家族中小姐太太的势力态度,也反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哀。当然曹雪芹先生的小说不可能这么肤浅,他写的每一个情节都是深有含义的,所谓千里伏线,此一进大观园是为了留下伏笔,为二进三进大观园做铺垫。
二进大观园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因贾母想找一个农村老太太说话,恰好刘姥姥又深得家母喜欢,这就造成了与一进大观园时情景的强烈冲突,刘姥姥和贾母的形象也有很强烈的对比。此外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所讲的故事也预示了薛宝钗命运多舛的一辈子,给巧姐起名字也预示着后篇和巧姐的关联。
三进大观园
三进大观,贾府被抄家,刘姥姥闻讯去看望琏二奶奶,得知巧姐被人人贩子拐卖了,仗义出手相救,这一情节是后世程高系统的《红楼梦》读本记载的。至于这后四十回情节的真伪在此我们先不做考究。单单就巧姐是否被刘姥姥搭救这一问题做如下探讨。
红楼梦》是一部千古奇书,是我国古代文学集大成者。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说这部书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如欲理解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
关于红学的问题还有太多未解之谜和学术争论,欢迎大家继续读红研红,鄙人也很期待继续和大家讨论红学问题。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内容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内容:
1、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贾府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
2、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而且很快就见到了贾母。因为贾母正好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刘姥姥为王熙凤的女儿起了名字,叫巧姐,最后带了好多东西回去,临走时,平儿还为其雇了轿子。
3、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结果她买了房子凑钱赎了巧姐带到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