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孟夫子中的孟夫子是谁?
孟夫子是指孟浩然。
原诗名为赠孟浩然
诗人: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释义: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扩展资料:
《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孟浩然
李白有诗吾爱孟夫子里面的孟夫子指的是谁
孟夫子指孟浩然。”吾爱孟夫子“出自《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唐代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扩展资料: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赠孟浩然》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
“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孟夫子是谁?
孟夫子是孟浩然。原诗句是《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唐朝这些著名诗人之间的友谊和相关的诗句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熟知的是,杜甫写给李白的各种诗句表达深厚情谊,比如《春日忆李白》、《冬日怀李白》、《梦李白》等等,李白写给汪伦表达友情的诗句也是脍炙人口,而李白表达情谊最直白的应该是孟浩然了。
李白应该算是孟浩然"粉丝"当众最有名的那个。这首《赠孟浩然》写于开元十三年,李白来到襄汉游历,而孟浩然的故乡就是襄阳。这时的李白还是踌躇满志的少年,而孟浩然已经有一定的名气了,虽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但是并未阻碍李白对他的欣赏。李白欣赏他的才华,因此直白地写出“吾爱孟夫子”,直抒胸臆,认为他的风流才学都是举世皆知的,丢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更是写出他一派逍遥自在的模样。
孟浩然在这时却在经历着人生的失意阶段。这时,他在官场失意,对他来说,他并不是这样潇洒的。而李白也懂得他的无奈,临别的时候,也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既有离别的不舍,也能看出诗人的感慨和理解的苦涩。
孟浩然本身也是极具文采的,他从入世到归乡,写的诗句也极为精彩。他给张九龄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能看出他怀才待发。而归乡时写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也能看出他真正的悠闲快乐。
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文中的孟夫子指的是哪位诗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中的“孟夫子”指的是: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是: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出自唐代李白的《赠孟浩然》。
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创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