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翻译
这里的“旦日”要翻译成第二天,这个事考点
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句话为什么会是状语后置和省略句?要详细解释
缺主语,句首补充主语——沛公或汝
谢:请罪.沛公您第二天不可以不(双重否定,或理解为“应该”)早一点前来向项王请罪.“谢”意为“请罪”,是动词,动词往往做谓语.但是跟谁请罪?是向“项王”请罪,所以“谢”之前少了一个状语,即“向项王请罪”,所以,“谢项王”,完整的写出来是“谢于项王”,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语序是“于项王谢”,懂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怎么翻译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释义: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该句出自《鸿门宴》。作者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原文: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释义: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