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吃卯粮的意思是什么?
寅吃卯粮,汉语成语,拼音是yín chī mǎo liáng,意思是形容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只能预先挪用眼下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龙图公案·借衣》:“先后是伊妻子,何故寅年要吃卯年粮;终久是伊家室,不合今日先讨明日饭。”
白话释义
明·无名氏《龙图公案.借衣服》:“先后是他的妻子,为什么虎年要吃卯年粮食;长久以来是他的家庭,不符合现在先讨伐明天的饭。”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入不敷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rù bù fū chū。意思是指收入不够开支,形容非常贫穷。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白话释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七回:“但是家庭经济萧条,收入不够开支。”
寅吃卯粮什么意思
寅吃卯粮的意思是形容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只能预先挪用眼下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
寅吃卯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ín
chī
mǎo
liáng。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白话释义:这就是我们的老大,也总是经济困难,总是入不敷出,先是短缺,后是亏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入不敷出:意思是指收入不够开支,形容非常贫穷。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白话释义:只是家里面很是萧条破败,非常贫穷。
2、杀鸡取卵:意思是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出自希腊《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鸡》。
例句: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
寅吃卯粮的意思是什么
寅吃卯粮的意思:寅年就吃掉了卯年的粮食。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用。也比喻经济上毫无计划地乱支出、支用。
读音:yín chī mǎo liáng。
出处:明•毕自严•《蠲钱粮疏》:大都民间止有此物力,寅支卯粮,则卯年之逋,势也。
近义词:入不敷出、左支右绌、捉襟见肘。
反义词:绰绰有余、丰衣足食、饱食暖衣。
寅吃卯粮造句
1、小周不善于计划开支,钱到手就乱花,经常是寅吃卯粮。
2、把你的信用卡给我,你花钱总是寅吃卯粮的。
3、小明只要一拿到钱就乱花,所以经常是寅吃卯粮。
4、她花钱毫无节制,经常寅吃卯粮,连老本都快要花光了。
5、小李花钱毫无节制,常常陷入寅吃卯粮的窘境中。
6、居家的日子,应量入为出,寅吃卯粮是不行的。
7、这种寅吃卯粮的日子,你怎么过得下去?
寅吃卯粮是什么意思 寅
寅吃卯粮: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寅和卯是十二地支中记录时间的符号,在这里表示年份,寅是卯的上一年。
寅 yín :
1、地支的第三位,属虎
2、用于计时:寅时(夜三点至五点)。
3、敬:寅钱(恭敬地送)。寅畏(敬畏)。
吃 chī:
1、 把东西送进口中咽下,或依靠某种事物生活:吃饭。吃药。吃斋。 消灭(多用于军事、棋奕):吃掉敌人一个连。
2、吸:吃烟。 感受:吃惊。吃紧。吃一堑,长一智。 挨:吃官司。
3、 承受,支持:吃不消。 船身入水的深度:吃水深浅。
4、被:吃那厮砍了一刀。 说话结巴:口吃。
卯 mǎo
1、地支的第四位,属兔。
2、用于记时:卯时(早晨五点至七点)。卯正(早晨六点)。点卯。画卯。
3、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卯眼。卯榫。
4、期限:比卯(中国清代催征钱粮,分期追比)。
粮 liáng
1、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2、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粮。钱粮。
扩展资料: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天干地支的起源,据现有的资料,最早出现于我国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主要用作历法纪日,已经十分成熟,商朝很多帝王的名字里也用某一天干,比如报丁、武丁、祖甲等等 。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即西方的格里高利历,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此历法并不比我们祖先使用的阴阳合历先进。
老百姓说的阴历, 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一直使用的阴阳合历。干支纪日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两项重大发明与独特创造。
我国夏商周断代史工程的专家学者们,利用史书记录的天象和出土的金文干支历谱,准确推断出 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令人在不可思议之余赞叹不已。
寅吃卯粮的意思
答:寅吃卯粮的意思是说指寅年就吃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借支、挪用。
该成语出自明朝·毕自严的《蠲钱粮疏》:“寅支卯粮,则卯年之逋,势也。” 被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寅吃卯粮”。
该成语的寓意是自古以来,不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国家开支,人们都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根据收入情况来决定支出情况,多收多支,少收少支。反对寅吃卯粮,避免“入少出多”,做到收支平衡。毕自严在《蠲钱粮疏》说的老百姓寅年就动支了卯年之粮,出现“寅支卯粮”现象,是百姓穷困,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如果不能禁止,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欠越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危机。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百姓休养生息,不加重百姓生活的负担。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寅吃卯粮的意思解释
寅吃卯粮的意思解释:寅年吃了卯年的口粮,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用了以后的收入。也说寅支卯粮。
寅吃卯粮(拼音:yín chī mǎo liá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明·毕自严《蠲钱粮疏》。寅吃卯粮(寅、卯:十二地支名目)指寅年就吃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借支、挪用。偏正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古时候,人们用“天干”和“地支”来记载时间。“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字;“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把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配合起来,就是六十个干支组合,如“甲子”“乙丑”“辛亥”等。
明代政治家毕自严有一篇《蠲钱粮疏》,里面说到因为政府不断加重钱粮之赋,所以地方官员为应付上级需求,只有常向百姓搜刮,民间物力有限,老百姓寅年就动支了卯年之粮。
等到卯年,又缴不出税来,就只好逃税了,如此恶性循环,越欠越多,成为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因此,毕自严上奏朝廷建议免除老百姓过去的欠账,以彻底解决此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