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昆虫记》瓢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如下:
特点: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鞘翅背面无明显的刻点等特征也有助于与其它近似科相区别。但有些瓢虫的体长形,长于体宽2倍以上,如北美产的大斑长足瓢虫。
生活特征: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冬天,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瓢虫聚集的景象。
秋天,田间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
简介
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
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
七星瓢虫的习性是哪些?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七星瓢虫的习性
七星瓢虫 (昆虫纲动物)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七星瓢虫的别名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是什么?
七星瓢虫的别名有金龟、新媳妇、花大姐、七星瓢䖬、七星花鸡等。
七星瓢虫的身体特征:七星瓢虫体长5.2-7.0毫米,宽4.0-5.6毫米。虫体卵圆形,背面光滑并拱超呈半球状。刚羽化的成虫柔软,嫩黄色,2-3小时后,整个体躯和鞘翅变硬,颜色由黄变红,同时鞘翅上出现7个黑色斑点。七星瓢虫成虫七星瓢虫和其它昆虫一样,体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各部分均由若干个体节组成。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口器,口器两侧有一对下颚须。头部较小,经常后缩在发达的前胸背板之下,胸部生有两对翅,三对足。腹部八节,但腹面只能看到6一7节。腹部末端有外生殖器和肛门。胸部和腹部侧面生有气孔,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七星瓢虫和许多有硬翅鞘的昆虫(分类学上称鞘翅目)一样,有一对角质坚硬的前翅。平时,这一对的翅并合,覆盖在胸腹部的背上。后翅为半透明的膜质,平时折叠,匿于前翅之下。七星瓢虫的下颚须末节呈斧状,足的咐节是四节,但第三节特别小,并匿于第二节的两个分叶之间,粗看很象是三节。七星瓢虫雌雄形态,斑纹相同,雌虫常较雄虫大些。两者可靠的鉴别特征是雄虫腹部腹面末端,有一小的横的凹陷,而雌虫则平坦而光滑,无此凹陷。
生活习性:七星瓢虫有吃卵和互相捕食的习性。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七星瓢虫成虫很容易吃掉已产下的卵块。即使有充足的蚜虫,它们也喜欢吃卵;幼虫则常互相捕食。同一卵块早孵出的个体,常吃掉尚未孵化的卵粒。大龄幼虫常吃掉小龄幼虫。蛹也常被成虫和大龄幼虫吃掉。
七星瓢虫虽然主要是吃蚜虫,但并不仅仅限于以蚜虫为食。
分布区域:七星瓢虫广泛分布于北美洲、欧洲、亚洲。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1、食性。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蚜虫、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
2、自卫能力。有较强的自卫能力,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3、互不干扰。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4、活动场所。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
5、繁殖。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七星瓢虫1只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
七星瓢虫有哪些生活习性?
七星瓢虫的下颚须是它的主要触觉和嗅觉器官。七星瓢虫经常在蚜虫的寄主植物上爬动、搜索,当下颚须触到蚜虫时,能迅速地用上颚咬住,将蚜虫吞食。如果下颚须没有触到,即使蚜虫就在它的眼前,似乎也不能发现。七星瓢虫成虫和幼虫虽都取食蚜虫,但因虫态不同,口器结构不同,取食方法也有差别。成虫取食时,通常将蚜虫咬住,经过口器的简单咀嚼后,将蚜虫躯体、附肢等完全吞下。大龄幼虫取食基本上和成虫一样。但初龄幼虫因口器小,吞食力差,取食时常在蚜虫体上咬一个孔,吸食汁液,最后留下蚜体残壳。一头七星瓢虫的成虫,平均一天吃棉蚜100-120头,吃菜蚜147头,吃杏蚜59头。幼虫食蚜量则因龄期的大小而不同,龄期小吃的少,龄期大吃的多。
七星瓢虫有吃卵和互相捕食的习性。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七星瓢虫成虫很容易吃掉已产下的卵块。即使有充足的蚜虫,它们也喜欢吃卵;幼虫则常互相捕食。同一卵块早孵出的个体,常吃掉尚未孵化的卵粒。大龄幼虫常吃掉小龄幼虫。蛹也常被成虫和大龄幼虫吃掉。 [6]
七星瓢虫虽然主要是吃蚜虫,但并不仅仅限于以蚜虫为食。中国北京的金山脚下,在秋天蒿草和荆条上并没有蚜虫,七星瓢虫成虫却群集其上,数量很多。经过仔细观察和消化道解削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七星瓢虫在早春不仅吃蚜虫,还取食小土粒、真菌孢子和一些小型昆虫。秋天,七星瓢虫则常常取食植物的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