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说的是谁,什么事
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从垓下兵败后,率壮士骑兵800多人突围南奔,败退至和县乌江时,仅剩下20多人。项羽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江边自刎而亡。由此引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落败英雄的动人故事。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意思是: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
扩展资料:
项羽带着身边的800骑人马趁着夜色突破包围。当刘邦反应过来天已是大亮了。项羽虽然逃了出来,但身边只剩下100骑人马,自己还迷了路,被一个农夫带入了沼泽,最终还是被刘邦的军队赶上。经过殊死搏斗最终楚霸王身边只剩下数十骑人马。
最后,项羽来到乌江碰到了劝他过河东山再起的亭长。但这个提议被悍然拒绝,最终在乌江自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无颜见江东父老
无颜见江东父老全句?
意思是说,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何还要渡江,况且和我一起去的8000子弟兵,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不说,我心里不也很愧疚么。
扩展资料:
公元前203年12月,刘邦、韩信、彭越三路大军共30万人联合伐楚,项羽且战且退,行至垓下时,被汉军赶上。
十路汉军从四面八方一起杀出,团团围住项羽。项羽奋力突围,钟离昧断后,好不容易才逃出汉军的包围圈退回垓下,楚军或逃或死,已经去了十之八九。
项羽连夜带了八百亲兵衔枚逃出垓下,一路奔至乌江,乌江亭长已泊船侯在岸边,项羽却在此时失去了斗志,心灰意冷。
此时,身后尘土再起,汉军又到,项羽自刎,时间为公元前202年2月,项羽年三十一岁。
在楚汉相争中,楚霸王项羽战败,当他行至今天安徽和县乌江的长江岸边,后有追兵渐近,前有大江阻隔,只有乌江亭长驾一叶小舟欲渡他过江逃命,但他想到自己的虞姬为了不拖累自己自刎而死,还有自己起家的八千江东子弟也死伤殆尽,感到愧对江东的家乡父老,他无论如何也不愿一个人过江,只是托付亭长把他的乌骓马渡过江,随后自刎于江边,结束了他一生的辉煌,很多人都有疑问:这“江东”到底在哪里呢,假如项羽回到江东,是否可以卷土重来呢?
在我们印象中,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有江北和江南,这江东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际上,长江在大体上确实是自西向东流的,但在长江在自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又因古人以东为左,位于长江之东,故又称“江左”,实际是著名的“江左梅郎”也可以称为“江东梅郎”。
江东就是指今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北部及皖南部分地区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在秦末时期,当时的经济中心还没有南移,项羽的老本营江东还属于偏远落后地区,不仅经济不发达,而且人口稀少,因此当年项羽只带八千江东子弟开始了秦末大起义。在当时江东本就是人口凋敝,经济不发达,再加上项羽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性格弱点,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即使他回到江东,重新整顿人马,也难以卷土重来,只能徒增更多的伤亡,而无济于事。
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虽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和霸业,但这也是属于他自己的骄傲,“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他可以依然傲视刘邦。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出自哪里?
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原文节选: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白话译文: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扩展资料
无颜见江东父老中的那条江是乌江。
汉军追迫项羽到乌江西岸,双方又是几番厮杀,由于项羽的骁勇善战,汉军死伤惨重。项羽苦战良久,又冲出重围,来到了乌江边上(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
乌江亭长驾船来接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愿渡江,返身面对追兵。项羽奋勇再战,最终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羽本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