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寓意
南辕北辙的寓意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成语“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近义词:背道而驰、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升山采珠
反义词:如出一辙、亦步亦趋
2、文章《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刘向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情怀 。
原文如下: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的意思和道理
意思是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道理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正确的努力方向,使实际行动的主观愿望一致,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的寓意讽刺了行动与目的相反的人。启示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付诸努力,才能成功。
南辕北辙寓意是什么?
1,寓意: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原文出处:《战国策·魏策四》,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