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菽这两个字的拼音是什么?
漉菽这两个字的拼音是什么:lù shū
漉菽: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漉菽”怎么读?
lù shū
漉:滤,菽:豆类的总称,典故出自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豆茎烧火煮豆子,比喻兄弟自相残害,后用作人们规劝兄弟不要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
此诗的作者是曹植,曹操的第三子,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
漉菽怎么读?
漉菽读作:lù shū。
漉菽一般指《七步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
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
七步诗拼音版原文
七步诗拼音版原文如下:
【zhǔ,dòu,rán,dòu,qí】,【lù,chǐ,yǐ,wéi,zhī】。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qí,zài,fǔ,xià,rán】,【dòu,zài,fù,zhōng,qì】。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běn,shì,tóng,gēn,shēng】,【xiāng,jiān,hé,tài,jí】。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到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七步诗》全诗的拼音是什么?
《七步诗》全诗的拼音是: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lù chǐ yǐ wéi zhī 。
煮 豆 燃 豆 萁 , 漉 豉 以 为 汁 。
qí zài fǔ xià rán ,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
萁 在 釜 下 燃 , 豆 在 釜 中 泣。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
作者:曹操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词解:
(1)持:用来。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3)漉:过滤。
(4)豉: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