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是什么意思?
释义: 等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 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比喻事情发生错误的时候,没有及时补救。
读音:wáng yáng bǔ láo wéi shí wǎn yǐ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意为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事情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例句:
1、他做事前没计划好,现在米已成炊,要亡羊补牢也为时晚矣。
2、你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大局已定,要亡羊补牢也为时晚矣。
3、等到马儿跑掉才关门,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4、 近来,这种错事发生太多了,没法补救了,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5、小王看着这些出错的账单,悔恨不已,但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亡羊补牢”的后半句是“为时已晚”还是“为时未晚”
“亡羊补牢”的后半句是“为时未晚”,但原文是“犹未迟也”
原文: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白话译文:
看到兔子,再回头顾上狗,还不算太晚了;羊逃跑而修补,还不算迟的。
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作者简介: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刘向、刘歆父子在当时经学独尊的情况下,大力倡导研究诸子之学,对削弱官方学术思想的统治、解放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早年的《枕中鸿宝苑秘书》,“书中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深受神秘思想的影响。继又参与石渠阁的五经讲论,濡染于今文经学活动。他后来论历代兴革、国政得失,就拿出了今文学者的派头,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作为论证的依据。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含义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意思是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的《庄辛论幸臣》。
原文选段: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释义:
“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
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扩展资料:
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
楚王派人招回了庄辛。庄辛以由小而大,由物及人的比喻,层层深入地告诫楚襄王为王的道理。庄辛最终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封庄辛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庄辛以浅显生动、寓含深刻的层层比喻,以及前喻后正的手法,告诫楚襄王不能只图享乐,而应励精图治,"以天下国家为事",否则必将招致严重后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