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对象化。
教育价值包括(教育价值的分类):
1、教育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
教育的外在价值:实现别的目的的手段、方法或途径。
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了知识而教育、为了能力而学习、 为了真理而学习和教育。
教育育人的实质就是使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内在价值的根本。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就是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
2、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教育社会价值:教育对社会存在、延续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满足社会需要需要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教育个人价值:教育对人的生活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在满足个人需要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教育及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能正确处理人类、国家和个人利益及其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当代教育是满足社会教育需要和个人教育需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统一的教育。教育应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统一发展为不懈的追求和最高目标。
3、教育中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
教育中的价值:教育中应该在学生身上培养哪些价值,这与教育目的相联系。 教育活动中应该达到什么教育目的,实现哪些人生价值和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价值内容。 {教育中的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等等}
教育的价值:怎样的教育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才能有效获得那些教育中的价值,这与教育内容、方法相联系。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活动,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要求,收到教育效果。
4、教育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育的目的是有助于人们接受人类精神文化,并在文化的传递与接受文化的过程中,是每个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陶冶,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是教育的全部价值的核心和精华所在。 “应试教育”是一种既不重视理想、能力,也不重视知识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典型的功利主义教育和凭证教育。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应是教育的德智体美等方面价值高度统一的价值观,教育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当代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新的教育价值,形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人类精神。
5、教育的继承价值和创新价值
人类要生存,必须继承传统;要发展,即要继承传统,更要超越传统和创造未来。形成创新教育必须处理好传授和学习知识与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发展一般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系、形成创新精神和品德与形成其他良好品德和精神的关系,但首先必须形成开放和民主的教育。而形成开放和民主的教育首先必须形成开放、民主和创新的社会,开放、民主和创新的社会开放、民主和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或者基础。
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教育价值就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在审视和判断教育的价值时,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的。
教育是人自己形成自己的活动,是人的价值的自我形成。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发现、挖掘、发挥、形成、引导、限定人的价值。精神价值是人的最高价值,是人的价值与其他事物的价值的根本区别,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价值。教育形成人的价值就是要通过有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的教育形成人的精神价值。
教育的价值
教育是有着无限价值的,每个人都应该心领神会。通常情况下,学校教育的价值是结合着各门学科的要求所呈现的。按杜威的观点,价值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珍视事物的态度,就是事物本身有价值,这个层面上的评价就是欣赏。此外,评价也是一种很理性的行为——一种比较和判断的行动,也就是说,对事物价值的一种估量。因此,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十八章《教育的价值》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学校教育的价值。
第一节就谈了实现或欣赏的性质。人获得的经验大多数是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依靠介于事物和我们之间的符号,这些符号就代表事物。那么一切语言、一种符号,都是间接经验的工具。或者说,由工具获得的经验,乃是“间接的”经验。直接经验是我们亲自参与的,不经过媒介物的介入就能获得,但是这种经验很有限制性。因此,我们的认知结构通常是通过文字,借以获得有效的有代表性的经验——也称间接经验。“现实的感觉”是用来表示直接经验的紧迫性、温暖性和亲切性与间接经验的遥远性、无生气性和冷淡性对比而来的。“心里的现实感”和“欣赏”是表示对事物现实感的比较精致的说法,也就是说,提供直接经验的情景,然后在心里产生的现实感。其实这种心理的现实感还可以用“打入某人心中”、“真正的心领神会” 这些词来解释。这本书里讲到,直接经验不仅有一个数量的问题,要有足够的直接经验,甚至更是一个质量的问题。那么就要求直接经验要能迅速的,有效的和用符号表达的教材联系起来。学校教育在教学上就是能通过符号这一媒介完全地传达事物和观念以前,要提供许多真正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这个情景,能领会材料的意义,以及所传达的问题。当然,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把学生带到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对教材感兴趣,老师还应该具有解释力,让教材打入学生心中,领会教材的意义与价值。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有趣的教材,让学生直接与教材产生联系,也就是教材的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经验获得需要想象的植入,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上面已经说过,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是联系课程中的学科体现出来的,因此,在第二节《课程的评价》谈到了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价值,另外,他们的价值又不是可以人为分配的。我们要有整体课程观,关注每门学科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他们对于其他学科的促进和补充。让学生能保持热切学习的态度,并且能够在实践当中加以运用,否则老师就应该学会解释和引导,让学生明白每门学科基于它本身的内在价值,以及对人整体性培养的工具价值,不能把学科隔裂开来。
第三节《价值的划分和组织》,把教育的价值分成相关科目的价值,尤其是对特殊官能的训练,这些都是不对的。杜威说“理想的教育就是提供各种手段,满足这些独立的分门别类的兴趣。”杜威还说“有很多学校都大声疾呼和相互争论,想让每一种兴趣都得到应有的承认,为每一种兴趣在课堂中争得一席之地,或者如何在现行的学校制度中似乎行不通,那就要创始创设法创造一种新的学校教育满足这个需要。在众多的教育之中,反而把教育遗忘了。”其实,杜威描述的这种情景不正是我们目前所出现的反教育现象吗?
在这一章里,郝老师解释说,无论哪个学段的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课程的学习要少而透彻;课程要整合;学科之间要融合。不能分隔开来,因为生活是整体的,人是具有整体性的,因此,学校教育要打通学生的生活、生命,学习不透彻就是认知割裂,没有认识世界的整体性。
教育价值名词解释
教育价值解释:
(直观和静态):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
(深层和动态):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