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的自我感慨,也是对要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的忠告
详解:“闻圣人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地“承担”,就要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对于这个“承担”的开始,“子在川上”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其他语录,都是简单的“子曰”,为什么这里偏偏多了“在川上”?“川”,不是一般的河流,而是指河的源头,这里更指代“承担”“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开始。“闻圣人之道”,就是“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开始、源头,因此才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在川上”,无论是否实指孔子真的站在某条河的源头,都更重要地指向“承担”“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开始。这里,既是孔子的自我感慨,也是对要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的忠告。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逝者”这句解释成“消逝的一切都如同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之类的意思。但这种解释是完全错误的。“逝”是“誓”的通假字,“逝者”就是“誓者”,就是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君子“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开始,就如同每条河的源头,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像大河东流归于大海,这个目标就是成就“圣人之道”,成就一个“不愠的世界”。“誓者”,决心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像河流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舍”,去声,“止息”的意思;“不舍”,不止息,也就是“不退转”的意思。“昼夜”,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朝夕”,也必须如同其中对“朝、夕”的解释,要从“天地人”三方面来理解。
这章的难点就在这个“逝”对“誓”的通假上,其实这种用法并不是孤例,《诗经》里就有“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其中“逝”就是“誓”的通假。以前的人解释《论语》,都是一章章分裂开来,所以被“川”字一迷惑,当然就会把“逝”解释成“流逝”之类的意思。但只要真正理解《论语》的精神,就明白,这话是和儒家强调的阳刚精神相一致的,和“易经”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是一脉相承的。但细辩之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得个“天与其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得个“与天其时”,都不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与地其利时而地与其利”、“与人其和而人与其和”,这里的“逝者”就是立志行“圣人之道”的君子,最终要成就真正的“人和”,只有这样,才能真明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这种感慨并不是孔子一人所独有,所谓同声同气,有此心,必有此感。这,超越时间,所谓万古同一情怀矣。作者所写是否正解!同样,也需先有此情怀,方可言《论语》、孔子矣。
不舍昼夜的上一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不舍昼夜的前一句是什么?
不舍昼夜没有前一句。
不舍昼夜,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shě zhòu yè,意思是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出自《论语·子罕》。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近义词: 夜以继日、没日没夜。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夜以继日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è yǐ jì rì,意思是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出自《庄子·至乐》。
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工作等。
示例:《汉书.卷五十.郑当时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哪里?
1、没有下一句,“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该句没有下一句,该句引申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出自论语《子罕》。
3、传说孔子在2500年前闻听吕梁洪(今徐州吕梁山)乃四险之最,带得意弟子数人,前去观洪。不料孔子同弟子快马加鞭路过一个山旮旯时,因山路崎岖,车轴“咔嚓”而断,不得不留宿两日,因有圣人寄宿,圣人窝村也由此得名。孔子师徒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今故黄河),有感而发,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的著作诗句 ‘不舍昼夜’的前面几句
论语子罕篇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逝字,汉儒注,以及尔雅、说文,都当往字讲,而往字依古注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既往,一是前往。依照既往解,则逝字就是消逝的意思,依照前往解,则逝字就是前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