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书字的成语
带有书字的成语
书是我们常常接触的物品,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书的成语呢?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书的成语,以供参考!
1、学书学剑:学文练武。
2、鱼笺雁书:泛指书信。
3、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4、曝书见竹:指睹物思人。
5、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6、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7、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8、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9、飞书走檄:迅速地书写文件。
10、洪乔捎书:指言而无信的人。
11、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12、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13、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
14、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15、十年读书: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16、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7、通书达礼:指通诗书,懂礼仪。
18、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19、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20、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21、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22、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23、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24、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25、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26、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27、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28、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29、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30、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31、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32、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33、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34、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35、摊书傲百城: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36、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37、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38、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39、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40、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41、书画卯酉: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42、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43、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44、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45、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46、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7、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48、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49、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50、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
关于书的成语
关于书的成语有:书声琅琅、读书三到、萤窗雪案、牛角书生、十年寒窗、宿学旧儒、十载寒窗、唇腐齿落、五车腹笥、书读五车。
1、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2、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3、萤窗雪案: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4、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5、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6、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7、十载寒窗:载:年。指长期苦读。
8、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9、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10、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成语
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与书有关的四字成语
“与书有关”的四字成语有:博览群书、读书得间、书声琅琅、罄竹难书、奋笔疾书、书香世家、焚书坑儒、书香门第、琴棋书画、世代书香、压脚图书、学书学剑、刺股读书、雁足留书、白面书生、蒲牒写书、徒读父书、仰屋著书、走笔疾书、雁足传书、知书达礼、虫书鸟篆、黄耳寄书、等。
扩展资料
成语解释
1、读书得间: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2、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邹韬奋《抗战以来》: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3、奋笔疾书: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金瓶梅传奇》第二十七回:世贞昼夜伏案,奋笔疾书,日书一回,不得片刻喘息。
4、一介书生: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
5、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