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读后感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只爱而不知教也。”这句话是出自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也是我读《规矩和爱》一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身为人母,为了女儿的教育问题,我曾翻阅了不少书,如《养育女孩》、《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等等。在阅读这些书的过程中,我从未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像读《规矩和爱》一样,边看边思考。
我对我女儿一直是“散养”式的教育,在我看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其自然天成的个性、思 维与行为模式,作为家长,只要遵循成长规律,适时给予正确指导就可以了。所以,从小我对她的"教育"比较少,她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我也都只是觉得这是她正在经历某个“敏感期”,我只需要引导她帮她渡过就好了。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没有规则、原则的爱,不是真正的、完整的爱,爱也体现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规则中。现在的我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开始了给她立规矩的漫漫长征。
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
宽严相济,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法则。
成功的教育是爱和规矩的结合: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每个孩 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本书给了我很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起来,并时刻伴随着他们的成 长。
1、规矩的根源是爱,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把感性的爱上升到理性上来。因此规矩的建立要本着遵 循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大原则 。具体规则则依据孩子年龄,让孩子做自己能负责 的事(比如5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穿脱衣 服,收拾碗筷,整理玩具和书籍,按时吃饭不磨蹭 等等)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宽容。
2、在立规矩和培养孩子规矩意识时(也就是管教时),不是出自自身的情绪,而是出于规则本 身。即违反规则时管教,而不是自己需要发泄情绪 时管教。这点很重要,情绪管理是很多大人都未完成的任务。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则背后的爱,而不是感到规则是冷冰冰的,是跟自己作对的,是让自己受苦的。一定要记得:管教是温柔的坚持,即持一种负责任的、 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坚定的态度进行。管教时父母要有内心的力量,要树立权威感,让孩子意识到,我管你是因为我爱你,我比你更知道什么对你好,你在界限里是安全的。
3、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受教育成长的过程;要改变孩子,父母先改变自己。因此在给 孩子建立规则的同时,大人也要遵守规则,给孩子做好榜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早教原则之一—共同成长 原则。
4、关于打孩子,作者的观点我很认同。 可以打,但不能发怒时打,要带着爱打,打前要沟 通,打时要用一种仪式化的东西进行(比如一根杖 )。另外,在孩子青春期时不要打孩子,那时候孩子很叛逆,用这种方式教育效果不好,更多的用谈心的方式。(其实我感觉小时候给予充足的爱和规矩,青春期应该过渡得顺利一些)。
5、用规矩和爱发展孩子的兴趣。作者举了郎朗的例子,也提到了虎妈逼迫孩子、“股神”巴菲特不逼迫孩子,他们的孩子最终都得到了成功,这些也是规矩和爱的结合,也许在尺度的把握上虎妈更注重规矩,而巴菲特则更偏重于爱的感染,但是任缺其一而目的达不到。
6、情商和幸福。情商要素之一:积极客观的 自我意识;情商要素之二: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的情绪;情商要素之三:积极明确的内在动机;情商要素之四: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情商要素之五:交往合作的能力。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却在实际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了孩子的学业技能等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培养,从侧面来说也反映了父母的低情商;要想培养好孩子,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一个人能否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商,高情商的父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也知道如此能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自信成功乐观的高情商的人。
7、书中还提到要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个人认为这一点是中国孩子普遍缺失的。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的孩子过多的保护(心理上,生理上,物质上), 所以可能就会给孩子们传递错误的讯息:不用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任何责任,只要接受家长的安排,享受现成的结果。但现实是:挫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适时、适当地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相信他们才会更有自信,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孩子们的思想、行为才会在每一次的受挫、打击、彷徨、挣扎、反思中日渐成熟,这个过程父母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们建议,分析利弊,充分尊重他们的主张,以他们认为稳妥的方式处理。即使最终的结果不能遂愿,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人生经验,对于他们的心智发展将会趋利避害。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在没有规矩的爱 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 孩子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为爱而定规矩,才能保证我们的 孩子快乐成长,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圆满的未来!
【色都书语】规矩和爱
本书主讲:
本书讲如何教育子女,东方文化讲规矩,西方讲爱。东西方教育相融合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有三点:
一:要给孩子及时具体的表扬。
二:随时去感受孩子的感受。
三:要全情投入的和孩子在一起。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并执行?
教育孩子适度的体罚是有必要的,让孩子对所立规矩要有敬畏感,这样才有利于他长大后的生活。中国人的唱红脸白脸是不对的,规矩所有人都要遵守,规矩要有仪式感,就像古人执行家法一定会有一个器具,立规矩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约定,订好规矩之后就不要轻易更改并要遵守执行。后续可以继续完善和增加规矩。
本书总结:
爱和规矩相结合才能培养孩子的高情商,未来社会生存法则第一条就是高情商,所以,投资孩子的高智商不如投资孩子高情商,从小让孩子建立高情商,懂得爱与被爱,从而成为一个值得家长骄傲和自豪的人。
色都书语
中国的家庭教育真的让人汗颜,直到现在很多封建思想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仍处于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愚蠢思维模式里,爷爷奶奶则又是相反,溺爱到不行。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老人都非常的闲暇,以至于一个家庭四位老人轮番宠爱一个孩子,降生到这样家庭的孩子可真的是太惨了,一边不听话了棍棒伺候,一边爷爷奶奶心疼的不得了,又强加阻拦,导致家长们意见不统一,孩子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下次犯错会更加理直气壮。
教育孩子是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个人以前比较崇尚西方教育理念,认为只是做到全情投入好好爱孩子,孩子犯了错耐心引导就好,可是事实证明我是错的,没有规矩约束,孩子会变的越来越调皮,天不怕地不怕,油盐不进。于是,我开始有了惩罚,但都是脾气上来直接上手,结果孩子暂时听话了,可心里却更加逆反。
更严重的,我发现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又过于严格,孩子犯了小小错误就家法伺候,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确实听话的不得了,如果在外面玩,家长让几点回家,孩子不敢耽误一分一秒,时间一到,闹铃一响,赶紧一溜烟跑回家报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胆小怕事,规规矩矩,方是方,圆是圆,头脑思维特别固化,而且脾气暴躁,很容易惹是生非,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打骂,被管制,内心已经压抑到极限,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他们内心的敏感区域,瞬间火山爆发,严重的直接影响社会治安,甚至会触犯法律。
另外一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却相反,是极度的宠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虽然从小比较自由很少有约束,脑袋灵光,但往往自理能力极差,心理脆弱,无承受能力,一点点的挫折打击就容易会变得沉默寡言,严重者还会患上自闭症,从此不再开口讲话,甚至终生不婚,抑郁自杀。这样的教育实在太令人唏嘘。
这本《规矩与爱》讲的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应该是东方的规矩和西方的爱两者有效结合。对于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一定要定家规,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家规孩子大人都要遵守,并且要准备专门的器具作为戒尺,让孩子能对规矩有一个敬畏之心。另外爱孩子的方式也很重要,和孩子在一起一定要全情投入,因为你的不走心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再者一定要有同理心,能够及时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孩子犯错误要学会倾听,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股脑的批评。
书中讲到一个故事,陶行知在做校长的时候,有个同学因为打架被叫到校长办公室。等陶行知来到办公室后发现这个孩子早就到了,陶行知当即从口袋中拿出一颗糖奖励给那个孩子,那孩子特别诧异,心想自己犯错误了,校长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奖励糖果给自己,随后听到校长说道:“你没有迟到反而早到,非常有时间观念所以值得表扬!”孩子听到这番话立马放松了许多,委屈的对校长说:“我要是不出手另外一名同学会被打死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欺负弱小,所以才动手打人的!”校长听完后又在口袋摸了一颗糖奖励给这孩子,并说:“孩子,你非常棒,懂得保护弱小,有爱心,值得表扬,再奖励你一颗糖果,不过做的对的地方值得表扬,但不对的地方还是要批评的,你打架违反了学校规定,这点确实做的不对!”孩子听完后,赶紧连连点头,承认错误,并保证自己以后绝对不会再打架,不会再触犯学校的任何规定。听孩子讲完,陶行知又奖励给他一颗糖,说:“这第三颗糖是表扬你敢于主动承认错误,糖我只有三颗,我们的谈话也到此结束!”孩子听完后开心的离开了校长办公室,从此再也没有触犯学校的任何规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爱和规矩一个都不能少,只有把这两点融合后恰当使用,就会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更能加深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感。
通过本书的分享学习,希望家长们能够审视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让我们一起将规矩与爱有效的相结合,这样才是最完美教育孩子的方式,未来社会更需要孩子的高情商而非只是高智商,高情商可以让孩子懂得爱与被爱生活更加幸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孩子们的情商,所以如果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恰当赶紧改正,不然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引导期就遗憾终生了!
关于孩子教育方面,有什么话题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
爱和规矩
今日读完了《规矩和爱》:成功的教育是规矩和爱的结合,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规矩和爱不可分割。
如何爱孩子需要学习,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更需要学习。
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文章最后蒙迪驯马的故事,他向我们展示的是规矩和爱的教育艺术。
传统的驯马方法采用的是暴力和虐待,一味的用严苛立规矩,这样的训练也能改变行为,但是这样的行为改变是以马的灵魂受创伤为代价的。
而通过交流的方法立规矩是通过建立爱和信任,让马心甘情愿地自己接受规矩。爱让规矩进入受教育者的内心让变化由内而外的发生。
蒙迪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要比驯马容易的多,首先马对人有本能的排斥,但是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依赖。其次教育孩子可以用世界上最有效的语言交流工具。
孩子和马一样,都渴望用自己的语言和能读懂他人的交流。当我们用孩子喜欢的交流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一定会对我们做出积极的回应。
蒙迪觉得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每个孩子都可以改变,凭着这样的信念,他收养了47名最难教育的问题青少年,而他们都无一例外的被改变了。
用爱心去立规矩,把孩子当做一匹野马,用独特的驯马方式,潜移默化的去感化孩子的心灵,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爱和规矩能驯服野马同样也能教育孩子。
道理真的都懂,但是现实中有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比如今天我又和睿宝吵架了,他只是想做一个南瓜饼,他想做美食,他喜欢各种美食,一个星期一次的美食计划是之前我答应他的。
但是我觉得从昨天带他去浴场,一直玩到今天下午才回家,而明天又会在画画机构待上一整天,又没有空写作文。
我的内心自然是焦虑的,希望他能尽快完成作业,甚至觉得做南瓜饼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家里没有糯米粉,还得特意去超市买。
我很快把自己的焦虑情绪直接转移到他的身上,我们就开始吵闹,我知道这样的吵闹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也非常耗能,更耗费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感觉今天自己完全不在状态,一点就着,睿宝也特别被我的情绪所带动,他也会西斯底里,他也会反抗抗争,这样的状况难道就是我期待的那样吗?
蒙迪在60多岁的时候连续24小时跟在害羞男孩后面,让它心甘情愿地跟随他、顺从它、接纳它,那为什么我对自己的孩子偏偏就少了那一份耐心和包容。
学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践行,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我确实有耐心,带着规矩去好好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