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朱舜水简介)

映筠 2024-06-0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朱舜水为何能超越王阳明,成为全日本最受崇敬的中国人?

每一个国家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文化鼻祖,他可以奠定整个国家文化的基调,对国人素质及至国家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中国,孔孟这些圣贤就是这种人,再到后来,孔孟渐渐地被符号化了,成了一种代表。在日本,有个人也被称为“孔子”,但这个人却不是日本人,而是流落的日本的明朝遗老,

这个人的坟墓都在日本,日本政府还派人专门看护,而且他的事迹还载于日本的小学教材,对他的尊敬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人名叫朱舜水,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书香世家。朱舜水和明朝的大多数文人非常不同,其另类程度可以说到了出了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程度。

朱舜水画像

首先,明朝的读书人,普遍都是为功名利禄而读书,为了通过八股考试,做上公务员,可以说是小时候可以没有童年,老了也要皓首穷经的地步。朱舜水呢,其家族自祖父起就有读书不为做官的传统,常常是朝廷相邀而不出仕,他父亲也只是在一再推脱不掉的情况下出任了一个小官。

其次,明朝因为八股文为科举取士的标准,造成了一个只重文章格式,轻视内容实质的风气。到了读书人这里,更是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发挥到了极致,其思想如此,其现实就是一味读书,只求当了官之后有人伺候,自己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朱舜水就完全不一样,不仅是因为没想过当了官之后靠别人,主要是因为朱舜水命苦,八岁就没有了父亲,家里穷得叮当响,所以穷人的DIY可以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到后来,因为哥哥做了官,家境好了,他的师傅又传给了他实学,这就把动手能力从实践上升到精神了。

最后,明朝的文人到了亡国之际,当了官的,要么殉国,要么投身于南明。及至南明也灭了,就殉国的殉国,当老百姓的当老百姓,当然,投降的永远在投降。

朱舜水呢,南明之前被崇祯召见了十二次,每次都是拒绝,到了明朝灭得只剩南明了,他为南明做事也不做官,到了最后,为了表明心迹,才答应做官。及至南明也灭了,他也没有殉国,也不投降,别说当敌人的官,当老百姓他也不愿意。于是,他就只能离开,流落日本,想借机寻找力量继续抗清。

其实,朱舜水是一个特别不容易的人,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学者,只想治学,无意功名,但时代从不让他安宁。从崇祯到南明,他拒绝了十三次入仕。但国家危难终究唤起了他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拯救国家的事业中。事败之后,又只有远漂海外。

朱舜水的苦难并没有因为离开大明的土地就结束,他到了日本,日本却连岸也不让他上,因为时值日本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时期,日本三四十年都没有留一个中国人,所以朱舜水也没有理由例外。

但官方不接纳,却有一个人特别欢迎,他叫安东守约,因为以前和朱舜水打过交道,特别的敬佩他,所以他多方奔走,终于打动了地方政府,允许他登岸居住。

就这样,朱舜水在日本的长崎安顿下来,在这里,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名人都对他执弟子礼。

朱舜水在家乡本来就主要以教学为生,到了日本,也就是重操旧业而已,只是他在日本教的,不再是求取功名的大明学子,而是日本存心求取学问的大儒。

他的名气最终传到了日本统治阶层,德川家族也有一个儒学大师,名叫德川光圀(guó)。他也拜了朱舜水为师,并对朱舜水推崇备至。

德川光圀画像

其实朱舜水的名字也因为德川光圀而来,他本来叫朱之瑜,德川光圀因为太敬重他,不敢直呼其名,便请求他取一个号,以便称呼。朱舜水因为想到了故国的舜水,于是便以此为名,从此他在日本的名字就叫朱舜水。

朱舜水在日本传道授学,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他通过对明朝亡国教训的分析,改变了许多儒学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总结起来,有五个方面。

一,哲学方面的注重实践。它把儒学的道与文人品德的形成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二 ,政治方面道德与法律并重,提出法律应该保护道德。

三 ,经济方面提倡实用,鼓励民营经济与技术革新。

四,教育方面,提倡普及教育,并提倡教育要服务于实际生活。

五,史学方面,这方面对日本的影响是最大的,他对于史学方面的理论不仅让当时日本混乱的历史观念与思想有了统一,而且还在他的指导下写成了《大日本史》。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

朱舜水指导编纂的《大日本史》

朱舜水的理论在日本广为传播,尤其他的弟子众多,慢慢在日本形成了一个派别,就是著名的水户历史学派。在日本可谓独树一帜。

后人评价,儒学在日本的立足,其实起于朱舜水,王阳明虽然其学术思想的传入在朱舜水之前,但由于只是一些理论,所以虽然有一些影响,但没有达到朱舜水的程度。

毕竟,朱舜水流亡日本二十余年,期间以教学授课为主,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尤其他的实学思想,不仅让上层的知识分子受益匪浅,也让中下层人们也体会其意义。据记载,朱舜水曾经在油漆店中教大家刷漆,引起了观众的不停喝彩。不仅如此,朱舜水还把他实学中所有会的技艺都传给了日本人民,包括农业生产等。

本是中国人的朱舜水,为什么被埋葬在日本?

因为朱舜水在日本的时候,给日本带去了很深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有着很大的贡献,所以在去世之后直接就埋葬在了日本,朱舜水通过自己的学识,让中国文化和日本人文化有了交流,而且让日本人知道一个国家就应该要忠诚于自己的君主,把我们中国很多思想带去了日本可以说在二战时期的时候,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顶峰,朱舜水当时在日本的时候并不是叫这个名字,后来因为德川家对朱舜水的才华非常的钦佩,不敢直呼他原来的姓名,后来才取了这个名字,在日本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朱舜水原来的名字叫做朱之瑜 ,在很小的时候,朱之瑜就非常的聪明,可以说被当地人称作为神童,朝廷也非常看重他的才华,但是因为出自于这个人的思想比较耿直,不懂得变通,所以说不愿意和朝廷的其他官员趋炎附势,后来就被朝廷通缉了,后来明朝灭亡之后,朱之瑜又投身到了反清复明这件事情当中,可以说当时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在反清复明这件事情上,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够恢复大明朝,最终还是清朝掌管着天下。

朱舜水后来没有办法,不愿意在清朝的统治下生活,所以说自己才东渡日本,但是当时日本管的也非常的严,想进入日本也不是非常的容易,后来被困在海上遇到了日本的一名学者,后来知道朱舜水的情况之后,才把朱舜水带到了日本,后来德川家族的人才邀请朱舜水出山。

可以说朱舜水在日本的时候,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了极致,对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有着很深的影响。

发现复明无望之后,东渡日本的朱舜水开创了什么著名学派?

提起朱舜水,中国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日本,他却被后醍醐天皇尊为老师,开创江户学派,对日本的儒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奠定了后来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

朱舜水,这是到日本后取的号,类似于苏东坡一样的尊称。日本人不敢直呼其名,因其故乡在舜水之畔,而被敬称为朱舜水。其本名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字楚屿,又作鲁屿,浙江绍兴余姚人。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号,意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

朱舜水出身望族,自幼博闻强记,精研史、书、六经。崇祯末和南明朝弘光年间,几次下诏征他去做官,他都因“世道日坏,国事日非”坚辞不就。明亡后,清兵长驱南下,他就投入抗清复明斗争,与浙东抗清义师首领王翊相佐,图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朱聿键被杀后,朱以海率领部下进占南澳岛,然后攻取了舟山群岛。这时的朱之瑜首次赴日本,欲图借兵。但是当时的日本也实行海禁,外人无法登岸,朱之瑜只得返回舟山。顺治七年(1650年),朱之瑜再度去日本,半途上被清兵发现,清兵要求他剃发投降,但是朱之瑜谈笑自若,誓死不降。刘文高等人被他的义烈所感动,偷偷驾舟将他送回舟山。

抗清运动屡次失败后,朱之瑜亡命日本,辗转于安南、交趾、暹罗等地,历尽艰辛,意欲借兵,以资恢复。他常秘密深入内地,与抗清名将郑成功、张煌言等一起,北伐长江,往返于两军之间,亲历战阵,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兵败后,朱舜水见大势已去,复明无望,怀抱孤愤,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日本,开始他二十四年寓日讲学生涯。他到了日本的时候,日本学者安东守约经已在日定居的陈明德介绍,以手书向朱之瑜问学,执弟子礼。朱之瑜为安东守约“执礼过谦”的恭敬、“见解超卓”的学问所动,复信安东守约。信中,朱氏悲喜交集,悲则国破家亡,故国“学术之不明、师道之废坏亦已久矣”;喜则“岂孔颜之独在中华,而尧舜之不绝于异域”,表达了他有意将圣贤践履之学传于这位异国弟子的心情。安东守约等人为其在日定居奔走,方得日本政府批准,破40年来日本幕府之国禁。

朱之瑜

朱舜水到日本后,初寓长畸,以他的才学德行,受到日本学者的礼遇和尊敬。日本著名学者安东守约,素来仰慕朱舜水,他敬事师礼,苦心恳留;知朱舜不长期飘零,囊空如洗,便拿出自己一半俸禄供朱舜水使用。许多日本学者也纷纷慕名而来,投奔门下,争当学生。朱舜水感于安东守约的诚意,在长畸住了九年。 当年日本执政的首相叫德川光国。他握有国家大权,但比较开明。他想培养人才,但缺少师资。当听说德高才博的朱舜水时,如获至宝,派了使臣,备了厚礼,聘朱舜水为师。于是,朱舜水就从长畸来到江户(今东京),德川对朱舜水待以宾师之礼,受业弟子,非常敬重。在朱舜水七十诞辰时,德川特地为朱舜水造了一座庭院,取名“后乐园”,为朱舜水祝寿。日本一些学者称朱舜水为“泰山北斗”。朱舜水讲学时,许多年老的日本人都扶着拐杖前去听讲。

朱舜水和黄宗羲、王船山、顾炎武、颜元被人称为清初我国五大学者。他在日本抱着“仆之视贵国同为一体,未尝有少异于中国也”的精神,以中国的治学之方,简牍之式,科试之制,用字之法,通过讲学,大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他在哲学上反对唯心史观的理学,提倡“知行合一”,针对当时日本上层人士崇尚儒法、空谈佛理的僧侣主义倾向,反对“专在理学穷研”,说:“宋儒辨析毫厘,不曾做得一事。”强调知识应从日常生活实践中求得。他重视史学研究,认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得之史而求之经,亦下学而上达也”。他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听他讲学的都说: “前皆做昏梦,今日始知耳。”

朱舜水提倡忠君爱国,以苏武、文天祥为楷模。他主张做学问要讲究实用,对自己身心有益、对社会有用。对明朝的八股取士深恶痛绝,对这种科举下产生的腐朽官场愤恨不己。

朱舜水在日本的弟子非常多,这些弟子以“孔圣七十二贤”自比。德川光国创立日本有名的水户历史学派,另一个的学生山鹿素行则开创了武士道思想。可以说,朱舜水的学说,在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千弟子形成了江户学派,为将来的明治维新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朱舜水寄居日本二十三年,却从未曲意奉迎,对日本贵人的恶行敢于直言呵斥,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国和治学理念,他的高尚品德也愈发得到日本人的敬重。

朱舜水在讲学的同时,还将中国当时先进的农业、医药、工程建筑、手工工艺、从图样到制法,传授给日本民众,亲自加以指导和实践。朱舜水还根据西湖和庐山的风景特色,替德川光国设计了为他祝寿的园林“后乐园”,还以他设计的《学宫图说》,建造了东京的“圣堂”。朱舜水以自己的崇高品格和渊博学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后来的日本学者评价说:“天佑以还,儒学以经世治民为要道,不务空理虚论,皆舜水所赐也……不惟后来明治维新受此良好之影响,即于朱氏学说本身发扬而光大之,其功亦伟矣! ”梁启超在评论朱舜水时也说:“中国儒学化为日本道德基础,也可以说由舜水造其端。” “舜水人格极为高尚严峻,所以日本知识阶层受其感化最深。”

朱之瑜

朱舜水在日本念念不忘故国,以“单身寄孤岛,抱节比田横”自勉。身居异域,依旧身着明服,常常面朝西方,遥望流泪。他写的《避地日本感赋》二首,抒发了他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衣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园。”“廿年家国今何在?又报东胡设伪官。起看汉家天子气,横刀大海夜漫漫。”他常寄信给国内子孙,教诲他们“农圃渔樵,自食其力;百工技艺,亦自不妨,惟有虏官决不为耳。”

朱舜水在日本讲学二十余年,栽培了众多有识之士,对日本的教育作出过很大贡献。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四月十七日,病逝日本,享年82岁。日本学者私谥他为“文恭先生”,按明朝仪式为他建坟立碑,题曰“明徽君子朱子墓”,安葬于日本常陆久慈郡大田乡的瑞龙山麓,德川光国率诸朝士临其葬,坟墓至今犹存。日本民众对朱舜水十分崇敬,在他死后周年时,被誉为十七世纪日本关西巨儒安东守约在祭文中哭道:呜呼先生,知我望我。今也既逝,学殖云堕。有疑谁问!有过谁督!有事谁计!有怀谁告!”表达了当时日本学者和民众的心情。

朱舜水一生著述甚丰,但几乎全在日本所撰。有德川光国父子刊正的《朱舜水先生文集》,以及《安南供役纪事》,《阳久述略》等等。

朱之瑜死后,德川光国派人整理了他的遗稿,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东京大学农学院内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终焉之地”(朱舜水先生临终之地)的石碑。日本汉诗长老小野湖山在青年时代访水户谒朱舜水墓时曾作过一首《朱舜水先生墓》:“安危成败亦唯天,绝海求援岂偶然。一片丹心空白骨,两行哀泪洒黄泉。丰碑尚记明征士,优待曾逢国大贤。莫恨孤棺葬殊域,九州疆土尽腥膻。”

为啥朱舜水可以超越王阳明,成为日本最受尊敬的中国人?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历史上,中日曾友好共处,也多次爆发过战争。不过,抛开二者之间的恩恩怨怨,日本无疑是东亚文化圈中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国家,时至今日,他们的很多文化习俗还是延续着古代中国的模样,如茶道、文字、传统服饰等等。

因为自古以来就接受中华文化的输入,日本人对古代的中国怀有很深的敬意,并对很多中国历史人物顶礼膜拜。举例来说,随着《三国演义》在日本收获巨大人气,书中的曹操、诸葛亮等人物就都被日本人民所喜爱。

不过,要说日本人最爱戴的,其实还是对他们民族发展有帮助的中国人,而日本人心目中最尊敬的四个中国人里,有的是大名鼎鼎,有的在本国却没什么名气,那么,他们分别是谁呢?

徐福

首先,日本人最尊敬的中国人便是传说中奉秦始皇旨意出海求取仙药,结果来到日本的方士徐福。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都是从外界传来的,而徐福出航的时间,恰好和日本古代史上一次文明的进步时间相符。隋朝时,隋炀帝曾派遣裴世清出使日本,他在日本九州岛一带看到了一个风俗和秦朝人相似的王国,便认为这便是当年徐福渡海后定居的地方。

作为中日交流的桥梁,徐福是否真的到过并定居日本其实并不重要,他象征的是古代无数东渡日本,促进中日两地文化交流的使者。1975年,日本三笠宫崇仁亲王曾经表示:"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而2002年和2007年,日本前首相羽田孜还曾两度前往徐福故里祭拜,称他是"日中友好始祖",这些都是日本人对徐福敬意的体现。

魏源

排在第二位的,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清代思想家魏源,他曾经受林则徐的嘱托编写《海国图志》,将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历史地理等内容记载于其中,希望能够带给国人启蒙。然而,当时的中国人民在清政府的压迫和封建统治下被蒙蔽了双眼,没能意识到这本书的重要性。

十余年之后,《海国图志》在机缘巧合之下被传入了日本,这本介绍了西方社会方方面面的书籍顿时让也是刚刚遭受侵略的日本人眼前一亮。

很快,《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多次再版,成为了进步人士几乎人手一本的读物。学者井上靖就表示:"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此书帮助日本社会解放了思想,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也对不久后发生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其作者魏源也就被日本人尊为了启蒙老师。

王阳明

第三位受日本尊敬的中国人也和明治维新有关,他就是著名思想家,心学宗师王阳明。

作为我国明朝著名历史人物,王阳明堪称全才,他在哲学方面提倡"知行合一",也就是钻研事物的道理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一思想看似简单,实际上内涵丰富,在近代对中日两国政治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著名哲学家高濑武次郎就曾经表示:"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据说,因为王阳明学问高深、用兵如神,在日本有着"军神"之称的东乡平八郎在腰牌上刻着"一生低首拜阳明",提醒自己时刻向他学习。

总之,王阳明的学说激励了一心改革的日本人民,让他们坚定了维新图强的信念。

朱之瑜

最后,让日本人十分敬佩的还有明朝遗民朱之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朱舜水。

清兵南下时,原本淡泊名利,多次拒绝朝廷征召的朱舜水投身于抗清斗争,可惜当时的明朝残余势力回天乏术,于是他只好于永历十三年(1659)选择了离开祖国前往东瀛,以保全自己的名节。来到日本后,朱舜水本欲购置一些田地从事耕作,但大将军德川家纲的叔父德川光圀听说有儒学大师来到日本,当即派人聘请朱舜水为国师。

在日本,精通儒学的朱舜水成为了达官显宦们争相请教的对象,但他为了牢记心中的国仇家恨,便始终居住在陋室,且保持着明代的衣冠礼数。永历三十五年(1681),朱舜水在大阪病故,他临死前仍不忘让人把墓碑修建成明朝样式。

后来,人们还发现了他为兴复大明积攒的三千余两金子。朱舜水拥有高深的学问和高尚的气节,这也是他被日本人尊敬和爱戴的原因。

相关文章

小雷锋的简单介绍

我身边的小雷锋作文300字6篇 我身边的小“雷锋”犹如夜空中的繁星,很多很多,俞慧雅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俞慧雅眼睛水灵灵的,脸蛋红...

祝福语大全 2024-06-02 阅读11 评论0

朱舜水(朱舜水简介)

朱舜水为何能超越王阳明,成为全日本最受崇敬的中国人? 每一个国家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文化鼻祖,他可以奠定整个国家文化的基调...

祝福语大全 2024-06-02 阅读 评论0

致敬英雄(致敬英雄电影免费观看)

向英雄致敬的话语 向英雄致敬的短句子: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感谢英雄,向英雄致敬,向...

祝福语大全 2024-06-01 阅读5 评论0

积累好句(积累好句摘抄大全)

课外积累好词好句 课外积累好词好句如下:一、好词山高水长、运斤成风、路不拾遗、薪尽火传、另辟蹊径、见风使舵、白雪皑皑、赴汤蹈火、满...

祝福语大全 2024-06-01 阅读5 评论0

幸福作文600字(幸福作文600字初一)

幸福幸福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1、幸福幸福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篇1 一场倾盆大雨过后,整个大地如刚刚沐浴过一般,走出屋子,天更好...

祝福语大全 2024-06-01 阅读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