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回赏析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探春房内联语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点评: 封建时代很多知识分子,都喜欢自称是什么“野客”、“山人”,以此为风雅清高。其中有一些人是出于不满现实政治,借此表示不愿与当局者合作。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一面做着官,一面想着归隐田园,去过泉石生涯;或者一面过着闲游山林、赏吟烟霞的隐逸生活,一面又念念不忘最好能出做大官。探春有胎家的“精明”,头脑里存有很强的宗法等级观念,又热衷于为封建王朝“立出一番事业来”,她对这些字画的爱好(室内其他陈设也同样说明问题),虽不免矫情,但从小说通过闺阁人物琐事,反映某种封建士大夫的思想志趣来看,也还是很典型的。 此外,这副对联也是作者构思完整、文心细密的一个极好的例证。前现探春在她结诗社帖子中,说宝玉曾以“其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等话,我们初读时,总以为那只是作者信手写下的泛语,不料隔了好几回以后,竟有照应。同样的情况,在小说中还可举出很多。这一特点正是曹雪芹的大手笔不同于一般小说之处,也是后四十回续书中所未见的。 牙牌令(七首) 牙牌令之贾母 左边是张‘天’。--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五与六’。--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得一张‘六与幺’。--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这鬼抱住钟馗腿。 牙牌令之薛姨妈 左边是个‘大长五’。--梅花朵朵风前舞。 右边还是个‘大五长’。--十月梅花岭上香。 当中‘二五’是杂七。--织女牛郎会七夕。 凑成‘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 牙牌令之史湘云 左边‘长幺’两点明’。--双悬日月照乾坤。 右边‘长幺’两点明。--闲花落地听无声。 中间还得‘幺四’来。--日边红杏倚云栽。 凑成‘樱桃九熟’。--御园却被鸟衔出。 牙牌令之薛宝钗 左边是‘长三’。--双双燕子语梁间。 右边是‘三长’。--水荇牵风翠带长。 当中‘三六’九点在。--三山半落青天外。 凑成‘铁锁练孤舟’。--处处风波处处愁。 牙牌令之林黛玉 左边一个‘天’。--良辰美景奈何天。 中间‘锦屏’颜色俏。--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剩了‘二六’八点齐。--双瞻玉座引朝仪。 凑成‘篮子’好采花。--仙杖香挑芍药花。 牙牌令之贾迎春 左边‘四五’成花九。--桃花带雨浓。 …… 牙牌令之刘姥姥 左边‘四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点评: “牙牌令”是饮酒、赌博、文字游戏三者的结合,是封建贵族常消遣作乐的方式之一。这仲玩意儿,今天精通它的人大概已经不多,也似乎没有必要去学会它。这里之所以不惮烦推究它的意思。无非是因为作者在描写这一情节的过程中,处处着意刻划人物的不同思想性格。倘若我们读这一大段文字而茫然不知所云,未免辜负了作者的用心。 贾母、薛姨妈说的令语,多半常言,不拘出处,和小姐们喜欢引诗词曲子原句自不相同,都各自适合她们的身份。林黛玉席上“怕罚”,冲口说出的,一出于《牡丹亭》,一出于《西厢记》;可见,这些不满封建礼教的作品对她思想影响之深。宝钗回头盯着她,从反面说明了问题。刘姥姥满口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土话俚语,机智诙谐,表现出她这个深通世情、生活经验丰富、而又从事劳动的农村妇女的本色。 看来,酒令还和小说中多数诗词一样,字里行间与后来情节发展有关。比如薛姨妈所行的令,实际上隐括着她女儿和女婿的未来“梅花”两句含义稍晦,“织女牛郎”就十分显豁,“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难道不是“宝二哥哥”弃家访名山、入空门的隐语么?当然,在失去后半部原稿的情况下,要逐句确切地指出这些酒令的深意来是困难的。象刘姥姥说的“大火烧了毛毛虫”就很难肯定其所指,也许它也是“树倒猢狲散”情景的象征,因为贾府之中确实不发乏“毛毛虫”那样的人物,他们将来的下场,刘姥姥将作为见证。但这终究只能是一种假设。
红楼梦40回─钗黛闺阁话人生(上)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大观园一日游,巧妙的从第三人角度带我们进入了黛玉和宝钗等人的闺房,揭开她们内心之家的秘密,以及贾母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晚辈的方式。
红楼梦其实字字是珠玑,字字都传达了背後极庞大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姥姥她们一进潇湘馆,「两边翠竹夹路,地上苍苔满布,中间一条羊肠石子漫的甬路。」对应贾母最後说的「这屋里窄」,当初大观园里要住哪一处是自己选的,黛玉选了幽静的潇湘馆,何尝不是它与自身命运的写照?这位姑娘心窄,要走入她心中不易,她将自己圈在幽僻的小天地,想来也不怎麼接待人。
黛玉亲手奉茶与贾母,这样的文字里带著戒慎、带有礼仪,却没有亲情;王夫人说:「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这话里也没有感情,给人一种满是生疏的尴尬氛围。按理说,黛玉和宝玉极好,王夫人也应该会爱屋及乌,如何只用「姑娘」这个称呼?
贾母一眼看去,窗纱颜色旧了,便命人拿出府中珍贵的软烟罗,连如今内造上用都比不上的好料子来糊窗户。看得出贾母对这个外孙女的疼惜怜爱,是可以把最好的都奉上,只愿你心宽。贾母看黛玉,透过她移情思念自己的女儿,黛玉面容散不去的忧愁,更加勾起贾母的伤心回忆。
活到今时今日,小牡羊很明白,有时失去了自己所爱之人事物,即便有足以移情的目标可转移那份失落,可若从目标上没有发现目标本身独有的夺目之处,那每当看著那目标,就只是重复提醒著已失去的确实失去了。可是日子还很长,人不能总看著已失去的伤怀;或是日子已趋平复,笑的开开心心时,谁又特意把伤心事拿出来缅怀呢?久而久之,这个移情可能会变成无意识的回避。
黛玉就是在这样的年月里,一点一点失去了贾母的这份心。在後来的日子,贾母容易提起宝钗的好,却回避黛玉的存在。因为贾母活不回自己心爱的女儿,也无法令黛玉走出忧伤,这是她不想面对的无助无力感。
从另一方面不也说,有时我们自恃著与生俱来的某种身份条件,未曾想过在这天命祝福锦上添花,却以为它会一直是自己的倚仗,日复一日消磨、耗损、剥削,终也有尽。并且,也不懂感念这份恩典,只一直望向生命失落处。
来到宝钗的蘅芜院,异香扑鼻,强势的让人无法忽视,瞬间抓住众人注意力,可是进了屋里,几乎是空空如也!这里宝钗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没有,全是几位长辈在说话,有趣的是,连今日的主要配角刘姥姥都没戏份。对上黛玉,姥姥还可以打量著称头的赞几句,到了宝钗这,可是无从下口,或者宝钗、宝钗背後的势力不是她需要去跨足的?
贾母见整间屋子朴素至极,喊了添摆设,连自己私房体己舍不得给宝玉瞧的都要搬来替她收拾,还谆谆教诲女子闺房不可如此素净的种种道理,为什麼对宝钗和黛玉的态度如此差别呢?如果贾母晓以大义黛玉,跟她说窗纱旧了就该换,後续场景你会如何编写?如果贾母拿出皇商都没见过的料子或珍品径直给宝钗装饰,又该如何书写?试想看看如何才能说得通、说得合情合理、说得真切自然?
有时我们会怨别人为什麼对自己和对另一个人态度不同?自己是主角时不好理解,但如果今天你是贾母,怎麼对待今日两场面呢?如果你是宝钗,贾母这麼说,你心里如何想?如果你是黛玉,听到贾母这麼说宝钗,你会如何想?
红楼梦细读时,处处映照人生,去了解、剖析每个人不同的反应,实在很有趣!小牡羊留了些问号供你端午假期自行脑补剧情的各种可能性,至於宝钗屋里透露出什麼她的内心故事,下回分解!哈!
台北的小牡羊
矢志唤醒众人心底潜藏的至纯智慧,以善知识结天下善缘。
红楼梦第40回分析
红楼梦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红楼梦》第四十回为《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讲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在大观园里宴请众人的时候行的酒令。
这一回就是:刘姥姥插了一头的花,让他们带着去游大观园了,第一个就到潇湘馆,林黛玉的地方。林姑娘的香闺这么高雅,插了一头花的乡下老太婆到这里,不觉得有点格格不入吗?
她把这种原始的生命带进了大观园,好像外面吹进去的一阵新鲜的风。她到了那里,看到了黛玉的书房,满桌子的书,刘姥姥就问这是哪位哥儿的书房?贾母就讲了,这是我外孙女儿的屋子。老太太一来,就看到黛玉那个窗子的纱旧了,她就吩咐王熙凤,把窗纱换掉吧!怎么换?在这个地方看出了贾母的品位可不平常。
王熙凤说我们库里面,还有那些蝉翼纱拿来换吧。蝉翼纱,听起来很好听,蝉的翅膀不是半透明的嘛,那种纱很薄、半透明、很漂亮的。贾母说:你这是没见过世面,这哪叫蝉翼纱,叫软烟罗。
贾府用的是软烟罗、霞影纱,他们吃的、穿的、用的都到顶了。贾母说这窗外的竹子已经是绿的了,用绿纱糊上反而不配,要银红色的,贾母这么一配,非常漂亮。这个老太太,有她一定的修养和品位的。
刘姥姥跟贾母讲,你是享福的人。贾母说:“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看她的态度,真是个会享福的人。过贫穷的日子当然很艰难,富贵的日子也要会过,一个人能够受富贵也不容易。光有钱,不会过日子也不行。贾母会过日子,她是享尽福气的这么一个老太太,非常典型的能够受富贵,也能耐贫穷。
曹雪芹总在特定的一刻,把一个人物的个性一下子放大出来,看见更深刻、更完整的面向,那个角色也就圆润起来了,在曹雪芹的眼中很少对人做绝对的批判,即使对人批判,也非常微妙,非常含蓄地在某个地方显现出来。
像贾母这样子的人,如果以阶级斗争来讲,这个老太太可说是资产阶级到顶的,封建思想到顶的,曹雪芹没有特别强调什么,写平常的生活,如实而自然。
贾母兴致好,吃饭的时候还要行酒令的,这是他们生活的乐趣之一。行酒令讲究押韵,从诗、词、曲这些引用出来。每个人都要讲,讲了之后要喝杯酒。“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牙牌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骨牌,现在还用来推牌九。一副牌它有三张,一拿来就得讲出名堂,诗、词或是一些俗语。
行酒令,行得这么热闹,这就是盛,这就是繁华。曹雪芹写《红楼梦》很多场面是他见过的,所以想得起来这些,行酒令、作诗,那个时候曹家的生活,跟这个很相近。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清代曹雪芹著,后四十回由无名氏续、继而有程伟元、高鹗整理而成。《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
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想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姥姥进大观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牙牌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