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风俗有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
1、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3、拜岁(读音bài suì),过年风俗之一,是指在岁首新年辞旧迎新之际,拜祭岁神(太岁)。“岁”又名为“摄提”、“太岁”,对应干支,用以纪年,岁神亦称年神。
太岁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年之主宰。拜岁是中华民族流传最悠久的传统风俗之一,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在岁首举行祭祀仪式,迎新岁、祈年、接福。
4、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5、拜神祭祖
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祭祀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关于春节的内容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内容有:
春节的来历:
传说在远古的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身体像牛一样大,头上还长着一只角,一张血盆大口,行走如飞,它本是以牲畜为食物,后来冬天食物短缺,就开始吃人。因为这样,每到除夕这天,人们都会躲进深山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村子来了乞讨的人,他看见人们都在收拾行装,准备躲避年时,他告诉人们只要在门上贴上红纸,放爆竹,就会把年吓跑。人们将信将疑,但还是决定试一下。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子,看到家家户户贴红纸,屋内烛火通明,院子里传来砰砰的爆竹声,年吓得浑身发抖,狼狈地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烟花,这风俗越传越广,后来就成了我们中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春节的习俗:
1、扫尘
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2、春联
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3、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
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关于过年的习俗和传说
关于民间大年的传说
一:“年”是稔的初文,早在古代的字书上,民间把“年”放在禾部里,寓指谷禾丰稔之意。
二:民间百姓把年称为春节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数千年以来,中国历法进行过多次变革,但是一直采用农历,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采用公历。为了区别公历和农历,又因农历新年在立春前后,所以才把农历新年叫做春节。
三:古人把岁首安排在寒冷的日子里,正是秋收冬藏与春耕夏耘之间,农闲时光,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投入旺盛体力劳动。
四:传说“年”是一个生性凶残的庞然怪物,俗话讲:年怕声响,以爆驱之。”所谓过年,就是要驱赶这个怪物,祈求平安吉祥。
五:早在神农氏的时候已经有了所谓“索鬼神而祭祀”。年是一个有形的鬼,过年就是驱鬼保平安。这就是雏形的春节文化,也是年文化的一种,更是鬼文化的初型。《民俗博物馆学刊》1996年第一期里记载:春节是一个人节,同时也是一个鬼节。
1、更岁饺子,中国北方民间,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再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之意。大年里面,三十除夕吃饺子,正月初一还吃饺子。
2、祛寒娇耳:饺子原名“娇耳”,是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这年冬至这一天,家乡白河岸边伤寒流行,老百姓冻烂耳朵,张让人架起大锅用羊肉加辣椒和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成“祛寒娇耳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治愈了冻伤。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汤做过年食物,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
3、饺子别名馄饨:依据三国魏人张揖著《广雅》记载,当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一种食品,到了南北朝,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那时饺子煮熟以后,和饺子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
除夕三十年夜饭
年夜饭是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祭祀活动中延伸出来的,《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年夜饭成了中国人对丰收的庆贺方式。年夜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萝卜俗称菜头:祝愿好彩头。龙虾、鲍鱼“烈火烹油”寓家运兴旺。
关于春节的资料有哪些?
1、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2、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3、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5、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关于过年的俗语
关于过年的俗语
关于过年的俗语,春节是团圆的节日,是喜庆的节日。而且关于过年的俗语是有很多的呢,很多人都是不太清楚的呢,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关于过年的俗语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过年的俗语1
1、二十四扫房子。
2、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3、上马饺子下马面。
4、十一、十二八宝粥。
5、二十五去碾谷。
6、年到二十九,无钱债无路走。
7、二十七宰公鸡。
8、二十三糖瓜粘。
9、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10、三六九,往外走。
11、初九、初十白米饭。
12、三十晚上熬一宿。
13、嘱咐截紫绉,要把靴口沿。
14、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
15、带子红网纲,官粉四五钱。
16、二十四扫房日,十五去碾谷。
17、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18、首帕鸟缕好,膝裤宝石蓝。
19、二十九贴倒有。
20、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
春节俗语
1、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2、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3、年到二十九,无钱还债无路走。
4、想起过年就凄凉,穷人差过坐班房。
5、有钱过年笑连连,无钱过年泪涟涟。
6、年到二十七,雪上加霜债主逼。
7、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8、穷人过年真辛苦,洗净蒲罗无米煮。
9、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
10、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
11、唔当除了“过年”事,少愁少切命过长。
12、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13、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14、年到二十二,无心又无事。
15、年到二十三,锣鼓一响心就惊。
16、年到初五六,无酒又无肉。
17、年到二十六,年关难过出目汁。
18、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19、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紧走。
20、年到二十一,人家欢喜涯叹息。
关于过年的俗语2
春节俗语1
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
老兵复员,新兵过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廉不廉,看过年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不走不亲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老媳妇盼时节
春节俗语2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帖吊酉。
三十的夜里闹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赚)。
初四烙饼炒鸡蛋。
春节俗语3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宵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春节俗语4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饺子,
初二的'面,
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那年味多浓啊
关于过年的俗语3
1、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2、新年到,闺女要画,小子要炮,老头要一顶新毡帽。
3、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4、除夕夜里关财门,大年初一迎财神。
5、大账小账,三十晚上。
6、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7、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
8、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9、年年钱压腰,一辈生活不用焦。
10、有钱没钱,团聚过年。
11、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12、寡妇年,倒春寒。
13、抗拒从严,别想过年。
14、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不走不亲。
15、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
16、三十晚上吃芋头,一年四季不会愁。
17、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换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门上花!二十九门上瞅!三十上街赶集日!
18、腊月忌尾,正月忌头。
19、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20、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21、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22、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23、小娃儿闹过年,大人却犯难。
24、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25、灶王看锅,欠债多多。
26、人家杀猪我杀狗,肝肠肚肺样样有。
27、红萝卜咪咪甜,看着看着要过年。
28、宁与他人赛种田,不和他人比过年。
29、暖冬倒春寒,瑞雪兆丰年。
30、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31、大年三十包扁食,吃饺子放鞭炮迎春接福。
32、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33、有钱没钱,买件新衣过年。
34、三十晚上洗个澡,一年身体好,三十晚上洗个脚,一年有吃喝。
35、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
36、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37、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儿就是年。
38、大嫂,大嫂你别搀,过了腊八就是年。
39、坦白从宽牢地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40、三十晚上洗个澡,一年身体好。三十晚上洗个脚,一年有吃喝。
41、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
42、忙腊月,保证有,拖拖拉拉到三月。
43、新年头,旧年尾。
44、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
45、一年两个春,过年老牛冷断筋。
46、腊八祭灶!年些来到!妞介要花!小介要炮!奶奶要衣裳!爷爷打饥荒!
47、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
48、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花钱。
49、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50、有了猪头,年货不愁。
51、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2、新年咸鱼冻黄豆,开春日子不但愁。
53、好受不如躺着,好吃莫过饺子。
54、年好过,节好过,日子难过。
55、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56、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
57、过年不欠债,欠债不过年。
58、肉生火,鱼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59、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60、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
关于春节的内容
1.是什么:春节(英文Spring Festival)是中国农历的节日,是中国漫长农业社会的产物。我国农业的特征是春种秋收,春节便成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象征,具有美好寓意。根据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轮回一次。
2.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又被人们成为过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春节的来历流传着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它常年居住在海底,每年到除夕才爬上岸。它会吞噬牲畜,伤害人类。在与“年”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发现了“年”的弱点。原来,它最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从此每年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烟火,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3.时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习俗:除夕前备年货,大扫除。除夕当天贴红对联,一家人吃年夜饭。老人给孩子压岁钱,寓意年轻有为。晚上烛火通明,燃放爆竹烟火,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看春晚,守更待岁。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大家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总结来说就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
4.影响力: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甚至已经传入国外。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都过春节。欧美国家的唐人街每到春节也都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