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2022年怎么样
施正荣在2022年是创业导师。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施正荣从曾经的施博士到之后的中国首富。从光伏教父到骗子。从光环散尽再到现在的创业导师。
光伏教父施正荣 、电王朱共山等首富们回A“厮杀”?-
3月28日,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披露2021年经营成果。去年营收达196.98亿元,同比增加34%;归母净利达50.84亿元。一扭2020年亏损56.68亿元的颓势。
3月25日新特能源(01799.HK)也披露,2021营收超225亿元,归母净利达49.5亿元。
乘着行业东风,包括港股保利协鑫能源、新特能源及A股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在内的四大硅料巨头去年以来均赚的盆满钵满。而保利协鑫能源及新特能源也正筹划回A股,此外,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硅业)也正处于A股IPO已问询阶段。
有趣的是,仅从上游硅料企业实控人来看均是“大有来头”,可谓 “首富云集、神仙打架” 。
硅料龙头亚洲硅业的实控人施正荣被称为“光伏教父”,他用五年登顶中国首富,后七年财富蒸发186亿,此次施正荣携亚洲硅业正是其在光伏业的“三次创业”。
1963年,施正荣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的一个农村家庭。1979年,施正荣考上了长春理工大学,大学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并获得硕士学位,此后公派到澳大利亚留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并在求学期间攻克了硅薄膜在玻璃上生长的难题,研发出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成功拿到博士学位。
2000年,施正荣带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回国为他的光伏梦找钱。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会说,“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第二年,施正荣与无锡市政府达成合作,正式成立无锡尚德。2005年12月,控股尚德电力的开曼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施正荣荣登中国首富,被称为“光伏教父”、“光伏界的比尔·盖茨”等。
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和2011年“双反”使施正荣的财富迅速缩水,此后2013年尚德电力破产重整,2014年2月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施正荣也独自一人跑到澳洲,曾经的首富成了“老赖”。
但施正荣并未从此隐退。2019年,他一手创办的Sunman(上迈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完成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据2019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凭借上迈新能源,施正荣以25亿元财富成为“2019胡润百富榜”新晋成员。这是无锡尚德2013年宣告破产时隔6年后,施正荣重登中国富豪榜。
若此次亚洲硅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施正荣的个人财富将随之水涨船高。
除了亚洲硅业外,“协鑫系”也在下一盘大旗。其实控人朱共山为“江苏盐城首富”,旗下拥有2家A股、2家港股以及1家新三板公司。
在“协鑫系”(即围绕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构成的一众上市公司)资本版图中,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生产硅料,协鑫集成(002506.SZ)负责组件生产,协鑫新能源(00451.HK)则是负责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及管理,三者布局光伏的三个重要环节,紧密相连。
在光伏领域,保利协鑫能源、协鑫新能源、协鑫集成完成了从上游的硅、硅材料、硅片制造到中游的光伏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等一站式布局。
这位首富在光伏行业同样几经沉浮。
出身江苏盐城的朱共山,早年凭借创办的20多家热电厂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电王”。2005年,也是施正荣凭借尚德电力荣登中国首富的同一年,江苏电力集团想要在连云港投建一座多晶硅厂,朱共山接住了这一橄榄枝。当年年底,朱共山把承接到的多晶硅项目搬到了江苏徐州,那里有多家协鑫热电厂,正式开启了光伏之旅。
此后朱共山快速布局自己的“光伏帝国”。用15个月开通多晶硅生产线,刷新了当时最快的建设速度,也凭此打响光伏赛场第一枪,于2007年成功登陆港股。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2年的“双反”不仅把施正荣拉下了巅峰,朱共山也大受影响。此时他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扩产。
保利协鑫能源依靠逆周期增产不仅活了下来,还在横向纵向扩张。在“双反”第二年保利协鑫能源荣登“全球硅王”,硅片业务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此外,公司将战线逐渐延伸到了组件、系统集成和电站投资等多个环节,逐步实现一体化经营。
熬过了光伏业的两次洗牌,保利协鑫能源在2018年遭受重创。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直接叫停2018年普通地面式光伏电站的新增投资,仅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而始于2009年的中国光伏电站市场,常年都是依靠补贴“续命”。
之后一周,A股、港股、美股共57家光伏企业的近千亿市值烟消云散。以隆基股份(601012.SH)为例,在2018年6月前7个交易日直接跌去三成。保利协鑫能源产品平均售价下调,其中2018年多晶硅及硅片的平均不含税售价分别同比下滑36.9%和28.3%,造成保利协鑫能源收益减少难以“造血”,于2020年巨亏56.68亿元。
此时保利协鑫能源早在2010年布局的颗粒硅技术为其雪中送炭。2020年9月,中能硅业的颗粒硅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47亿元,首批产能5.4万吨,总规划产能达10万吨。凭借这个“全球单体最大的颗粒硅项目”,中能硅业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单晶硅应用的颗粒硅量产企业。
此次保利协鑫能源带颗粒硅技术重回A股,是否又是一次洗牌的开始?
新特能源是特变电工(600089.SH)的子公司,其实控人张新是新疆昌吉首富,他于26岁创业,手握3家上市公司,实控1800亿帝国。
张新发轫于新疆小城昌吉,1997年特变电工成功登陆上交所,2008年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再到200亿、300亿、400亿,特变电工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四级跳。
2000年,特变电工设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领域。2010年特变电工光伏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6.73亿元,同比增长了81.18%,其营业利润率较上一年增长了2.84%至6.58%,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此后特变电工加大对光伏业务的投入,不断扩大多晶硅生产规模。2015年,子公司新特能源开始进入光伏、风力发电项目运营商领域,建设了哈密、固阳等共计450MW BOO项目,同时,作为以BT方式开发的固阳20MW光伏项目、木垒49.5MW风电项目转为BOO项目。
新特能源于2015年12月30日登陆港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为13.83亿港元。
2016年特变电工跻身光伏百亿俱乐部。2016年公司光伏收入达102.13亿元,是2007年的16.8倍。
在此过程中,实控人张新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2021年,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排名“《财富》中国500强”第257位。
如今,特变电工分拆新特能源回A上市, 此后三位硅料首富将共聚A股。厮杀之下,谁主沉浮?
施正荣现在怎么样
正荣在万千美名之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但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巨大的财富之下,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光彩夺目的“明星企业家。
轮回数十载,从曾经的“施博士”到之后的“中国首富”;从“光伏教父”到“骗子”;从光环散尽再到现在的“创业导师“。商业的现实、行业变化之快和人情的冷暖,都在施正荣这跌宕起伏的十余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此般经历,可以说是:起起落落,洗去铅华。
面对质疑和争议,他选择沉默,解释道“保持沉默也是一种表达”。只是说到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
事物的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当一个人卓尔不群、才华横溢时怎么能说是因为经济与政府原因他才变成“中国首富”;相反,当一个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时,也不能说只是因为个人的“贪欲”他才从神坛跌落。
上迈能源技术总监是谁
施正荣
发布时间:2020-09-01浏览次数:4882
▶个人简介:
归属学科专业:工程热物理
姓名:施正荣,男,汉,1962.2,教授
▶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2019-至今,上海电力大学,教授
2014-至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教授
2014-至今,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TO
2009-至今,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2001-2014,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1995-2001,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有限公司,CTO
1988-1992,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子工程,博士
1983-19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物理学,硕士
江苏穷小子成首富后,请保镖、买10多辆豪车,花126万包机去开会
施正荣的前半辈子,可谓起起伏伏。
出生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亲生父母留下了一母同胞的哥哥,将他送给了同村的养父母。
在养父母家,除了上学,他在各种各样的农活中度过了童年时光。
即便如此,凭借聪明好学,他16岁考上大学,20岁读研究生。
之后,施正荣成功获得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的资格。
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领域泰斗马丁·格林,在获得博士学位的同时,也成功取得澳大利亚国籍。
2000年,37岁的他回国创业,成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5年之后,他成为中国首富,身价186亿。
仅仅过去7年,公司破产重组,他的信誉也跟着破产,被尚德扫地出门。
在澳大利亚养精蓄锐之后,他悄悄重返太阳能领域。
2019年凭借25亿身价,重登福布斯富豪榜榜单。
有技术,却已经失去信誉的他,可还能走远?
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才过去一年多,江苏扬中太平村并没有恢复元气。
可以说,家家户户基本连温饱都够不着,只是饿不死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村里一户陈姓人家,因为在这一年生下了第三胎,一对生龙活虎的双胞胎儿子,陷入了烦恼忧愁。
而一条河之隔的施家,却因为生下的孩子不幸夭折,而陷入了悲伤。
一家是养不起四个孩子,一家是痛失爱子。
两家人商量之后,做了一个决定。
由施家收养双胞胎中的弟弟,并为他取名,施正荣。
很多人都觉得, 这一举措一下子救了两个家庭。
可是,作为被抛弃者,施正荣是不会这样想的。
农村里,很多人都喜欢茶余饭后,说一些家长里短打发时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施正荣早早地就从大人们、或者是吵架的小伙伴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不需要求证什么,一河之隔的陈家哥哥的模样,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以说,从那以后,被遗弃的阴影一直纠缠着他。
让他喘不过气的同时,也造成了他敏感、自尊、要强、缺乏安全感且拧巴的性格。
如果在施家的生活相对幸福些,或者说,比在亲生父母身边轻松些,或许,阴影的伤害会小一些。
可惜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收养施正荣之后,施家后面还生了几个小孩。
作为家中长子,施正荣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开始为大人分担家务、为家计操劳。
从日常的扫地做饭、打猪草、剁猪食、喂鸡喂猪,到锄草插秧,跟着大人一起编织暖壶套售卖,他样样都要干。
而陈家哥哥作为家中幼子,家务农活有上面的哥哥姐姐帮忙干,他可以独享清闲。
每次自己干活累得要死,抬眼却看见,和自己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哥哥,跟村里其他的小伙伴在玩耍、打闹,施正荣免不了要问一问苍天,为什么?
为什么是自己被送给了施家,而不是哥哥?
十岁生日,在很多地方,是一个大日子。
条件好的,会大宴宾客,为孩子庆祝生日;
即便条件有限,也会弄几个好酒好菜,请亲近的亲朋好友,坐一坐,热闹热闹。
两兄弟十岁生日那一天,陈家便邀请了相熟的人,一起吃酒。
有个伯伯买了两套流行的军装,送给施正荣和陈家哥哥当生日礼物。
陈家哥哥很快便穿上军装,和一群小伙伴风风火火地,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 游戏 。
施正荣却没有穿上新衣服,他只是站在河这边,看着对岸,也不过去。
仿佛那一场热闹,与他无关。
没人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偶尔与亲生母亲见面,施正荣都透露出,自己不喜欢干农活。
可是,这样的抱怨让亲生母亲如何回应呢?
送出去的孩子,泼出去的水,各人有各人的命,她也无能为力。
眼看着亲生父母没有给他任何回应,施正荣渐渐地什么都不说了,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不知道是觉醒得比较早,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还是天生就有求知欲,对读书有兴趣。
施正荣开始喜欢往学校跑,站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
养父母见他这么好学,也不耽误干活,便将他送到学校读书。
这种一边干活、一边读书的日子,持续到他13岁,考上了高中,才结束。
1979年,高考才恢复两年,年仅16岁的施正荣便参加了高考。
或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录取机会,他填报了冷门专业,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学仪器专业,被成功录取。
作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施正荣心里的压抑,不知道是否减少了一些。
在同学们的眼里,施正荣是一个不吝言辞的高冷学霸,每天都在寝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来回穿梭。
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是包分配的。
施正荣并没有急于参加工作,而是选择报考研究生。
1983年,他成功考取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在上海读书时,有一次,陈家哥哥来探望他。
乘此机会,他想同陈家哥哥一起见见世面,便准备进一家高档餐厅吃饭。
不想,门卫却不放行,声称,餐厅只对洋人开放。
多年后,陈家哥哥回忆,当时施正荣就有些恼怒。
他转头就走的同时,说道:”我将来一定要当洋人!“
这件事是否是他留学的诱因,或许只有施正荣知道。
但是,不管是不是,都能说明,施正荣比较要。
而且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因为,1988年,也就是施正荣硕士毕业两年后,他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深造。
为期一年的留学生活很快结束,但施正荣也硕果累累,发表了多篇学术研究报告。
正是因为这些成绩,原本该回国了的施正荣,被素有“太阳能之父”的马丁·格林教授看中,将他招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里来。
彼时,马丁教授的实验室正在研究,既能降低太阳能电池成本,又能大规模应用的项目,薄膜太阳能电池。
施正荣接触这个项目后,凭借自己高超的悟性和细心的研究。
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成功将薄膜硅附在了玻璃上。
要知道,这个实验,马丁教授三年都没有做成功。
凭借着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施正荣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了该校太阳能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
随后,他还取得了澳大利亚国籍,真的成为了一名“洋人”。
1995年,施正荣再次受邀马丁教授,前往他筹建的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职,薪水优渥。
对于施正荣为什么会回国创业,一般有两种说法。
其中一种,是施正荣在一次访谈中,他自己说的。
在研究所待了几年之后,他发现,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面,已经很难找到同级别的对手了。
平日里,他想找个人探讨探讨理论,都找不到。
而且,不管是在大学里,还是公司里,他所在的职位都已经做到顶了。
所以,那时候,他觉得非常无聊。
考虑到全球环境恶化,能源枯竭问题迫在眉睫。
思前想后,他向上司提出,想将太阳能电池进行开发应用,让人类真正使用到这种可再生能源。
谁知,这个提议遭到了上司的反对。
陷入苦恼的施正荣听朋友说,国内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如果他回国创业,应该很快就能做出成绩。
于是,他就回国了。
施正荣的说法,在逻辑上,倒是站得住脚。
毕竟,当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将自己做成了权威,那么,他很容易陷入舒适区。
打破舒适区的方法之一,是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当下,继续攀高峰,以期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
打破舒适区的方法之二,就是重新换一个领域,去进行深耕。
施正荣只是选择了第二条路而已。
但是,坊间还有一种说法,说施正荣只是该研究所里一个普通的研究员。
因为他在研究所的项目要黄了,迫不得已才选择回国创业。
到底是真是假,也只有施正荣自己知道了。
毕竟,施正荣在访谈中说的话,已经不止一次被人认为是谎言。
比如,他曾说自己上高中时,是三好学生。但他的同学却说,他从没有获得过三好学生的称号。
比如,他说成立尚德公司时,自己带了40万美金入股。
但有人指出,他只是凭借技术入股,并没有现金之说......
不管真假,都可以看出,施正荣太过敏感和自尊,总想向大众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哪怕有些优秀,也有夸大其词的嫌疑。
施正荣在澳大利亚“高处不胜寒”的时候,1998年5月,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而在这前后,很多国家也都签署了这份议定书。
这是人类第一次,准备以法规的形式,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后,2000年,德国还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这给施正荣的创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施正荣拿着自己的创业计划书,走了很多城市。
向很多地方领导,描述过自己的创业前景:
“给我800万美金,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虽然那个时期,国内大量引进国外技术。
但对于施正荣的“大言不惭”,很多人还是抱观望态度,只有无锡行动了起来。
在伯乐李延人的牵线下,施正荣获得了几家无锡国有企业的投资,成立了尚德。
并且在很多方面走了绿色通道、获得优待政策。
这使得尚德在当时,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太阳能领域,国内一片空白,确实有发展前途。
但这也意味着,最初的一段时间,国内根本就没有市场,来接受产品。
而此时,国外的市场也并没有完全成熟起来。
因此,2002年,尚德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运行后,生产的产品根本就卖不出去。
整整三年,尚德一直都在亏本的状态中,施正荣每天都会在企业里面转悠,跟员工们一起吃饭,给他们打气。
终于,2004年,德国重新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给予大阳能发电者为期20年、金额不小的补贴。
这一修订,点燃了德国的太阳能市场。
随后,欧洲其他国家,相继出台类似法规,整个欧洲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彻底爆发。
尚德生产的产品,开始远销海外,并且供不应求。
仅仅这一年,尚德的产值就翻了十倍,纯利润将近2000万美元。
施正荣一下子成为了无锡尚德、乃至中国的英雄。
而接下来,尚德一系列的操作,又传出了不同的版本。
对于给尚德投资的那些企业的退出,以及很多骨干的离去。
有报道称,这是尚德在某些人的帮助下,完成私有化的过程。
那些退出的企业,也获得了十几倍的利益。
然而,另外一个版本却说,施正荣过河拆桥、卸磨杀驴,重用自己的亲信,将尚德变成了一个家族企业。
比如,不仅仅七大姑八大姨在尚德,他将自己的高中教师,也招进了尚德。
而完成私有化之后,他曾表示:“我觉得自由了。”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操作,施正荣的声誉,也不会跌落得那么彻底。
2005年12月,在资本的追捧下,尚德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
同年,他以186亿身价,成为中国首富,并被纽交所聘任为国际顾问,是30名顾问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
随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美国《时代》周刊,先后赋予他“环保英雄”、“绿色国家年度人物奖”、“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等称号。
还有人称,他将中国的太阳能事业,与国际太阳能事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然而,他肉眼可见地,变了。
没有人明白,他到底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不得不开始展示自己;
还是,骨子里,他原本就是一个喜欢交谈、愿意社交的人,只是因为幼时的环境,迫使他不得不压抑自己。
在巨大的名利面前,施正荣开始了报复性地消费,和表现自己。
他一改往日惜字如金的性格,在各个座谈会、论坛上,开始侃侃而谈。
但可以看出,他还是比较享受这种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感觉的。
有一次,在光伏产业受到国际环境影响,业绩产生下滑倾向时,他甚至指着一众大人物和同仁,大声道:”你们回去后要好好反思一下。“
另外,尚德上市时,他曾对身边人说: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挣一分钱,我就花钱。 “
如果说,给养父母造豪华别墅,是返哺之恩;
那么,在施家与陈家之间的那条河上,造一座“博士桥”,可能仅仅就是为了弥补儿时,有家不能回的遗憾了。
如果说,他斥巨资,在公司总部建一面全球最大的光电幕墙,是为了给尚德造势;
那么,成立“施姓家族慈善基金”,号称一年花6000万做公益,却被曝出诈捐,简直就是沽名钓誉了。
何况,他还买了10多辆顶级豪车,见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车;
仅仅参加一个会议论坛,就花126万包机前往;
日常随行的保镖,高达数十人。
很难说,这些现象是因为他的贪婪。
或许,虚荣而缺乏安全感,想要向养父母、亲生父母、乃至所有人,证明自己,更能解释这一切。
就在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时,却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在等着他。
当时包括尚德在内的,很多中国太阳能产业,做的其实只是一个“加工”工作。
原材料硅片需要进口,产品生产好之后,远销海外。
国内人称,这就是一个“两头”在外的企业;
做的,还是牺牲中国的环境,来换取海外国家绿化的工作。
可惜,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少有人冷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
仅有的那么几个发现市场过热,而开始转型,走技术路线的企业,都笑到了现在。
可惜,这里面不包括尚德。
尚德在干什么呢?
因为市场爆发,导致硅片集体涨价。
施正荣为了确保自己能够以相对优惠的价格,购买到硅片,先后与两家海外企业,签订了为期十年的长期合同。
合同约定,尚德每年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固定数量的硅片,否则,要交天价违约金。
如果说,这是尚德经济破产的诱因;
那么,施正荣与亚洲硅业,签订了类似合约的做法,就让他走上了,信誉破产的道路。
这家刚刚成立不久的企业,获得了尚德时间长达16年,资金高达15亿美元的、无条件支付合约。
这明摆了,就是将尚德的钱,送给了亚洲硅业。
而种种迹象表明,亚洲硅业的幕后抄手,很可能就是施正荣本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很快波及欧美的太阳能市场。
很多国家降低了太阳能产业扶持力度,使得太阳能产业大面积缩水;同时,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他们开始大幅缩减产品的进口数额。
对于靠出口产品而崛起的尚德,毫无疑问地,遭到了打击。
屯了大量的硅片,却卖不出去。
收益缩水的同时,尚德还得向上游供货商,交付天价违约金。
其实,在曝出亚洲硅业实际实控人,可能是施正荣之后,地方和各大企业,已经不是那么信任施正荣了。
当尚德处在生死存亡之际,国开行准备给尚德注资。
条件是,希望施正荣拿出一个能够与尚德共存亡的态度来,以个人全部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
可是,施正荣拒绝了。
后来,地方表示,让本地公司接盘尚德,条件是施正荣退出在尚德的股份。
施正荣,仍旧拒绝了。
他说:“我有这么多的职工,你不救我,我就要关门。”
耍赖的嘴脸,跃然纸上。
在当时,到底是觉得地方一定会救尚德,还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想将钱财牢牢抓在手中,还是有其他打算。
导致他对尚德袖手旁观,除了他自己,怕是无人知晓。
他一边向美国投资者确保,尚德一定能按时还债;
一边向地方保证,自己能够让美国投资者延期,给尚德喘息的时间。
可惜,最后都没有实现。
董事会认定他将尚德的资产,转移到了亚洲硅业,损坏了董事们的利益,将他逐出了董事会。
而他的信誉,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有人说,施正荣的下场,只是墙倒众人推而已。
也有人说,当时国内的太阳能企业,都陷入了疯狂。
施正荣只是被环境裹挟,才造成了尚德最后的结局。
虽说,确实有部分原因在此,但,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施正荣自己的问题更大。
在外人看来,他只抓取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技术短板、导致国内市场不景气这个致命伤。
可是,同样在当时成立的、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技术障碍。
成就了如今,市值4730亿的隆基股份,被人称之为,另一个华为。
难道,科班技术出生的施正荣,真的没有看出来吗?
怕不尽然。
2014年,被逐出董事会的施正荣,在澳洲养精蓄锐的那段时间,一家研发晶硅薄膜产品,名为上海羿仕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16年,施正荣带着上海羿仕新能源的新产品,亮相央视《对话》。
2019年,他已经成为了上海羿仕新能源的董事长,以25亿身价,再次登上了胡润百富榜。
对此,人们很难不猜测,当初他弃尚德于“不顾”。
不仅仅是认为地方一定会保尚德,另一个原因,怕是因为他已经为自己安排好了两条退路。
一个是亚洲硅业,一个是上海羿仕新能源。
不得不说,这招暗度陈仓,唱得真精彩。
如今,左手亚洲硅业、右手上海羿仕新能源的施正荣,要原材料有原材料,要技术有技术。
只要市场这股东风吹起,他就能将之变成真金白银。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成为市场的新宠儿,已经确认无疑。
而所有可再生能源,都离不开太阳能。
全球的太阳能市场,差不多都向有技术的施正荣,敞开了大门。
这两年,在全世界各地展开的新能源相关论坛会议上,大多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另外,亚洲硅业也一直在申请上市,施正荣想重返资本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有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句话用在施正荣,似乎也很合适。
他的品行如何,外人不好下定论,但他的性格有缺陷,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他的公司再度上市时,股民们如何选择,怕是一道难题了。
他上半辈子的“失信”,会不会在下半辈子重新上演?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朱小畅铜豌豆
他是中国新能源之父,曾是大陆首富,后来却被骂是骗子
文/笔生金
现在都提倡保护环境,那么新能源领域呢,于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个风口,说起光伏,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早的新的新能源,七五年,在宁波,开封,成立了太阳电池厂。之后,光伏行业就让人们看到了商机,但是呢,技术是一个很难突破的口,所以我们国内还没有人在光伏方面的新 科技 ,与世界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是呢,曾经存在着一位海归的博士。他创业了五年,是中国首富。甚至英国的卫报,评价他为能整个救地球的50人之一。他是新能源的教父,开创了我们国家的光伏产业,缩短了我们国家与世界的差距,他就是施正荣。盛德集团的创始人。
他曾经是我们国家光伏产业的领导者,也是中国首富,上世纪的时候,他被派到澳大利亚留学,师傅是世界太阳能之父,零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格林。这也为他的以后打了良好的基础,毕竟名师出高徒。而施正荣呢,也成为了世界上首个攻克,怎么将硅薄膜在玻璃上生长的人。
后来他不想一辈子都浪费了学术上面,回国创业,九九年的时候,他带着40万美元创创了一个太阳能 科技 企业。但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技术,交流会上,言语不清,所以,那些专家和投资人没有弄明白他的目的,一年后,他的计划还是没有人投资,眼看梦想就要破灭了,这时候却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
两个人兴趣相同,所以决定一起创业,凭借他在政府的人脉,施得到600万美元的融资,加上自己的40万美元,和自己的技术。正式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有政府的支持,他们就发展的很快,仅仅成立四年后,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亿美元。
在世界光伏行业也是前3,05年的时候,公司成功的上市了,融资4亿美元。而他们公司正式被称为,光伏界的微软,零六年,施更是成为中国首富,身价186亿元。这才距离他创业五年时间。但是呢,身价暴涨了他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不仅花费无度,而且虚荣无比,对曾经帮助他的那些人也不留情,零八年金融危机来袭,光伏产业也受到了打击,一年,公司开始亏损了一年,取消了与美国知名半导体芯片公司的合作,损失了60亿美元的合同,还赔了2亿多美元。
一二年,他们平均每天亏1000万元,股价也是暴跌,一路跌至一美元,施正荣的身价呢,也是从180多亿元迅速向下降,一三年公司正式破产,破产前,他也辞掉了自己的CEO职位。
但是政府曾经表示,愿意拯救他们的公司,但是需要他以个人资产做担保。但是他没有接受这个意见,而且有媒体爆爆料,他将公司的大量资产转移到了自己的名下。所以他成了很失信的一个人,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一夜破产,商业信用完全破产,甚至被骂骗子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