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一共有多少回?
水浒传流传有不同的版本,常见的有七十一回本、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
水浒传有多少回?
水浒传一共有四个版本。
1、100回本:选自明容与堂本,为现存最早百回繁本。
2、120回本:即明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120回袁无涯本基本包含容与堂百回本所有回目。从第九十回起,插入从简本改写而来的田虎、王庆章节。
3、70回本:即明末金圣叹评本,又称《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此本回目,基本上与袁无涯本(120回本)前71回一致,一般认为是从袁无涯本删去71回大聚义以后所有章节,并加上了“惊噩梦”的结尾而成。
4、115回本:明末崇祯元年刘兴我刊本《水浒忠义志传》25卷115回,简本水浒代表版本之一,后世曾出版之《征四寇》一般选自此版本的后半部分。
水浒传有多少回
水浒传分为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115回本。市面上所常见的《水浒》,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九八年版《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里面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二十回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
《水浒传》一共有多少回?
《水浒传》一共有120回。
《水浒传》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
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作品发展情况:
《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明清两朝,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续作,另有很多小说、戏剧等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发展而来的。
另外,《水浒传》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
水浒传一共有几章回
第1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2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3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4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5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6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11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12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13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14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15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16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17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18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19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20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21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22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23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24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25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26回--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27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28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29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30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31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32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33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34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35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36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37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38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3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40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41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42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
《水浒传》有多少回?
《水浒传》一共有120回,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