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绕口令
东边来了个喇嘛,西边来了个哑巴,喇嘛手里拎着五斤挞嘛,拎着挞嘛的哑巴也用挞嘛打了拎着喇叭的喇嘛。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喇嘛绕口令,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喇嘛绕口令 篇1
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
打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个獭犸。
提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着獭犸的喇嘛的獭犸。
不知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獭犸的喇嘛一喇叭;
还是提着獭犸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獭犸。
喇嘛回家炖獭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喇嘛绕口令 篇2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tǎ)目。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喇嘛绕口令 篇3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tǎ)犸。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犸的喇嘛要拿鳎犸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犸,
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犸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
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犸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
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喇嘛绕口令 篇4
绕口令喇嘛与喇叭:
打南边来个喇嘛,
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个哑巴,
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
喇嘛非要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也不知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绕口令特点:
“绕”指的就是绕口令绕着弯子说话,例如“爸爸搬白布,伯伯摆白布,爸爸不摆白布搬白布,伯伯不搬白布摆白布。”将简单的一句话颠来倒去的说。再如“顶棚钉银钉,银钉钉顶棚。银钉钉棚钉棚顶,棚顶顶棚钉银钉。”绕着弯子说的其实就是“顶棚钉银钉”这一件事。
“咬”是因为绕口令句中含有发音相同、相近、易混淆的'词汇将语言变得拗口,咬嘴。例如“大雁过雁塔雁塔留雁雁不落,小鱼入鱼网鱼网捕鱼鱼难逃”,这两句紧绕“大雁”、“雁塔”、“小鱼”、“鱼网”四个词,由“过”、“留”、“入”、“捕”四个字串联,看似简单,但读起来因为重复的字词读音而咬嘴。再如“风吹灰堆灰乱飞,灰飞花上花堆灰。风吹花灰灰飞去,灰在风里灰又飞。”中风、灰、花、飞四个字读音相似,颠来倒去的说就会拗口。
“急”就是要求语速快,快速的读绕口令才能达到绕口的效果,才能起到训练口齿的作用和艺术趣味。“方方筐,方方房,方方方筐放方房,方方方房放方筐。”“肉炒豆,豆抄肉,肉抄豆豆里有肉,豆抄肉肉里有豆。”这些绕口令语速越快越容易绕口,读的越急就越有趣味,才能体现出绕口令的语言魅力。
总的来说,绕口令都具备这三个特点,不能单独说某一绕口令只具备一个特点。其中,“咬”是关键,咬嘴的绕口都是由某些读音相近或相同的词语绕出来的,如:“叔种树,姑喂兔,叔数树,姑数兔,叔叔数完树帮姑姑数兔,姑姑数完兔帮叔叔数树。”越咬嘴的绕口令越需要语速快,读的急。
拓展1:
绕口令:落果坡
歌乐山上落果坡,
落果坡下歌乐河。
河边两个小朋友,
名叫罗乐和贺河。
贺河上午约罗乐,
落果坡上去放鹿;
罗乐下午约贺河,
歌乐河边来牧鹅。
鹿上坡,鹅下河,
罗乐贺河歌对歌。
歌对歌,真快活,
歌乐山上歌满坡。
拓展2:
数狮子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
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
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
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小 猪
小猪扛锄头,
吭哧吭哧走。
小鸟唱枝头,
小猪扭头瞅,
锄头撞石头,
石头砸小猪。
小猪怨锄头,
锄头怨石头。
画狮子
有个好孩子,
拿张图画纸,
来到石院子,
学画石狮子。
一天来画一次石狮子,
十天来画十次石狮子。
次次画石狮子,
天天画石狮子,
死狮子画成了“活狮子”。
羊和狼
东边来了一只小山羊,
西边来了一只大灰狼,
一起走到小桥上,
小山羊不让大灰狼,
大灰狼不让小山羊,
小山羊叫大灰狼让小山羊,
大灰狼叫小山羊让大灰狼,
羊不让狼,狼不让羊,
扑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老虎咬老鼠
老鼠遇老虎,
老虎咬老鼠。
老鼠躲老虎,
老虎咬不着老鼠,
老鼠躲过了老虎。
狐狸追松鼠
一二三四五,狐狸追松鼠,
松鼠绕松树,松树护松鼠。
松鼠爬松树,狐狸气糊涂。
鼠与虎
墙上画只鼠,墙下画只虎,
虎见墙上鼠,张口就咬鼠,
虎没咬掉鼠,鼠气坏了虎。
骆驼驮磨
一个骆驼驮两个磨,
两个磨一个骆驼驮。
两个骆驼驮四个磨,
四个磨两个骆驼驮。
四个骆驼驮八个磨,
八个磨四个骆驼驮。
驴跑梨滚梨绊驴
一头驴,驮筐梨,
驴一跑,滚了梨。
驴跑梨滚梨绊驴,
梨绊驴蹄驴踢梨。
黄猫戴白帽插红毛
黄猫戴白帽,
白帽插红毛。
猫跳白帽掉,
黄猫无白帽,
白帽无红毛。
担干秆过干河看见麻猫咬麻鹅
担干秆,过干河,
看见麻猫咬麻鹅。
不晓得是麻鹅咬麻猫,
还是麻猫咬麻鹅?
两只猫
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
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的黑鼻子,
白猫的黑鼻子破了,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
黑猫白鼻子没破,就不必剥秕谷壳儿补鼻子。
拓展3:
1、老屋老
老屋老,老屋污,老屋经雨老屋涝:老屋老,老屋孤,老屋经风老屋秃。
老屋涝,老屋秃,涝、老、污、秃是老屋.
姥姥有个宝宝姥姥有个宝宝,宝宝有位姥姥,姥姥疼爱宝宝,宝宝喜爱姥姥。 姥姥天天抱宝宝,宝宝天天亲姥姥,姥姥老,走不好,抱着宝宝摔—胶,跌了姥姥,摔了宝宝,宝宝连忙扶姥姥,姥姥赶快抱宝宝。
2、猴子吃掉小桃子
树上有只小桃子,树下有只小猴子。
风吹桃树哗哗响,树上掉下小桃子。
桃子打着小猴子,猴子吃掉小桃子。
3、南边的喇嘛和北边的哑吧
从南边来了个喇嘛,提拉着五斤塔嘛。
从北边来个哑吧,腰里别着个喇叭。
提拉塔嘛的喇嘛,要拿塔嘛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别喇叭的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提拉塔嘛喇嘛的塔嘛。
提拉塔嘛的喇嘛拿塔嘛打了别喇叭的哑巴一塔嘛,
别喇叭的哑巴,拿喇叭打了提拉塔嘛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提拉塔嘛的喇嘛拿塔嘛打坏了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也不知别喇叭的哑巴拿喇巴打坏了提拉塔嘛喇嘛的塔嘛。
提拉塔嘛的喇嘛敦塔嘛,别喇叭的哑巴吹喇叭。
4、山前山后的崔粗腿和崔腿粗
山前有个崔粗腿,
山后有个崔腿粗。
二人山前来比腿,
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
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山前山后的严圆眼和严眼圆
山前有个严圆眼,
山后有个严眼圆,
二人山前来比眼,
不知是严圆眼的眼圆,
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
拓展4:
姥姥有个宝宝
姥姥有个宝宝,
宝宝有位姥姥,
姥姥疼爱宝宝,
宝宝喜爱姥姥。
姥姥天天抱宝宝,
宝宝天天亲姥姥,
姥姥老,走欠好,
抱着宝宝摔—胶,
跌了姥姥,摔了宝宝,
宝宝赶紧扶姥姥,
姥姥赶紧抱宝宝。
拓展5:
绕口令《炖豆腐》
你会炖我的冻豆腐,
就来炖我的冻豆腐,
你不会炖我的冻豆腐,
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冻豆腐。
爷爷奶奶下棋和看戏
爷爷让奶奶一同来下棋,
奶奶让爷爷—同去看戏。
爷爷奶奶争来争去,
小喜和小齐出个好主意。
小喜和爷爷下棋,
小齐和奶奶看戏,
爷爷、奶奶、小喜、小齐笑哈哈。
莉莉拿个梨去找小弟弟
莉莉拿个梨,去找小弟弟。
弟弟瞥见梨,摈弃手中泥。
莉莉教弟弟,洗失落手中泥。
弟弟拿起梨,谢谢小莉莉。
求“打南边来了个喇嘛”这句全部的绕口令?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这句话出自绕口令“喇嘛和哑巴”,全文如下: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tǎ)犸。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犸的喇嘛要拿鳎犸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犸,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犸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犸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绕口令是中国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哑巴喇叭的绕口令是什么?
由于绕口令的逐步完善,在人民群众中日渐流传,一些接近下层人民的文人也开始注意这一通俗的文艺形式,关于哑巴与喇嘛的绕口令很多人应该都有听说过吧。下面为大家介绍哑巴与喇嘛绕口令,希望大家喜欢。
一、打南边儿来了个喇嘛,手里提着五斤獭犸。打北边儿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儿提溜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北边儿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二、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提溜鳎目的喇嘛的獭犸,喇嘛非要拿鳎目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三、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的哑巴一獭犸,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溜獭犸的喇嘛一喇叭。
四、也不知是提溜獭犸的喇嘛抽了别喇叭的哑巴几獭犸,还是别喇叭的哑巴打了提溜獭犸的喇嘛几喇叭。只知道,喇嘛炖獭犸,哑巴滴滴答答吹喇叭。
喇嘛喇叭的绕口令
喇嘛喇叭的绕口令
绕口令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能锻炼表达能力,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喇嘛喇叭绕口令,希望您喜欢。
喇嘛喇叭绕口令一
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
打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个獭犸。
提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着獭犸的喇嘛的獭犸。
不知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獭犸的喇嘛一喇叭;
还是提着獭犸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獭犸。
喇嘛回家炖獭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喇嘛喇叭绕口令二
从南边来了个喇嘛,提拉着五斤塔嘛。
从北边来个哑吧,腰里别着个喇叭。
提拉塔嘛的喇嘛,要拿塔嘛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别喇叭的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提拉塔嘛喇嘛的塔嘛。
提拉塔嘛的喇嘛拿塔嘛打了别喇叭的`哑巴一塔嘛,
别喇叭的哑巴,拿喇叭打了提拉塔嘛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提拉塔嘛的喇嘛拿塔嘛打坏了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也不知别喇叭的哑巴拿喇巴打坏了提拉塔嘛喇嘛的塔嘛。
提拉塔嘛的喇嘛敦塔嘛,别喇叭的哑巴吹喇叭。
;
打南方来了个喇嘛绕口令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打南方来了个喇嘛绕口令是什么?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打南方来了个喇嘛绕口令,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tǎ)犸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犸的喇嘛要拿鳎犸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犸,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犸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犸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喇嘛回家炖鳎蚂
哑巴回家滴滴答答吹喇叭
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
打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个獭犸。
提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着獭犸的喇嘛的獭犸。
不知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獭犸的喇嘛一喇叭;
还是提着獭犸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獭犸。
喇嘛回家炖獭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绕口令集合
1.秃丫头:
从南来了个秃丫头
胳膊上挎着个破笆斗,
里头有堆羊骨头,
伸手拿骨头,
送在口里啃骨头。
地下有块破砖头,
绊倒了秃丫头,
撒了羊骨头。
2.补裤:
一块土粗布,
一条粗布裤,
哥哥屋里补布裤,
飞针走线自己做。
粗布裤上补粗布,
土粗布补粗布裤,
哥哥穿上粗布裤,
艰苦朴素牢记住。
3.藤绳挂风灯:
藤绳挂风灯,
风更猛,
风更增,
灯碰藤绳藤碰灯。
4.鸟和猫:
树上一只鸟,
地上一只猫。
地上的'猫想咬树上的鸟,
树上的鸟想啄猫的毛。
5.送花:
华华有两朵红花
红红有两朵黄花
华华想要黄花,
红红想要红花,
华华送给红红一朵红花,
红红送给华华一朵黄花。
6.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
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7.狗与猴:
树上卧只猴,
树下蹲条狗。
猴跳下来撞了狗,
狗翻起来咬住猴,
不知是猴咬狗,
还是狗咬猴。
8.白家伯伯:
北贫坡上白家有个伯伯,
家里养着一百八十八只白鹅,
门口种着一百八十八棵白果,
树上住着一百八十八只八哥。
八哥在白果树上吃白果,
白鹅气得直叫:我饿!我饿!
9.白石搭:
白石白又滑,
搬来白石搭白塔。
白石塔,
白石塔,
白石搭石塔,
白塔白石搭。
搭好白石塔,
白塔白又滑。
10.青龙洞:
青龙洞中龙做梦,
青龙做梦出龙洞,
做了千年万载梦,
龙洞困龙在深洞。
自从来了新愚公,
愚公捅开青龙洞,
青龙洞中涌出龙,
龙去农田做农工。
11.煤和灰:
东边一堆煤,
西边一堆灰。
先用车推煤,
再用车推灰。
烧煤变成灰,
煤灰来自煤。
煤堆变灰堆,
灰堆赛煤堆。
有煤就有灰,
你说对不对?
12.羊和狼:
东边来了一只小山羊,
西边来了一只大灰狼,
一起走到小桥上,
小山羊不让大灰狼
大灰狼不让小山羊
小山羊叫大灰狼让小山羊,
大灰狼叫小山羊让大灰狼,
羊不让狼,
狼不让羊,
扑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13.汤烫塔:
老唐端蛋汤,
踏凳登宝塔,
只因凳太滑,
汤洒汤烫塔。
14.小道上:
小王的姜撞翻老杨的缸,
老杨的缸碰倒小王的姜。
小王放下姜去扶老杨的缸,
老杨放下缸去帮小王装姜。
15.看豆豆:
小妞妞围个圆兜兜
牛头沟边看豆豆,
忽听沟前喊抓牛,
妞妞怕牛牛踩豆豆
紧紧抓住牛牛不松手。
17.白果树:
我从伯伯门前过,
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
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
我就拣了百十百块白石头,
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18.麻字谣:
麻家爷爷挑着一对麻叉口,
走到麻家婆婆的家门口。
麻家婆婆的一对麻花狗,
咬破了麻家爷爷的麻叉口。
麻家婆婆拿来麻针、麻线,
来补麻家爷爷的麻叉口。
19.盆和瓶:
桌上放个盆,
盆里有个瓶,
砰砰啪啪,
啪啪砰砰,
不知是瓶碰盆,
还是盆碰瓶。
20.老鼠嗅着油豆香:
油一缸,豆一筐,
老鼠嗅着油豆香。
爬上缸,跳进筐,
偷油偷豆两头忙。
又高兴,又慌张,
脚一滑,身一晃,
“扑通”一声跌进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