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大体内容概括?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最后一连七次生擒孟获,七擒七纵后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
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扩展资料:
后续:《三国志·蜀书·张嶷传》记载:“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余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意思是说:诸葛亮平定南方后,叟夷多次造反。杀死太守龚禄、焦璜,以后的太守不敢在郡内居住,只能住在离郡八百里的安定县,越巂郡名存实亡。
其中,龚禄据记载死于高定之手,则在诸葛亮讨灭高定前。建兴九年,汶山的羌族反叛,建兴十一年刘胄造反,这些事件的发生距诸葛亮平定南方还不到十年光景。以后,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又造反。
可见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蜀汉在连年北伐的同时,还要对付南方的叛乱,国力消耗可见一斑。
七擒孟获的故事简介
一、七擒孟获故事简介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二、七擒孟获经过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今四川西昌),讨伐高定。
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今四川宜宾)出发,进攻牂柯郡(今贵州福泉),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今贵州毕节),攻向建宁(今云南曲靖)。哪些将领随丞相南征?
丞相带领多少人马?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时,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
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三路大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孟获。
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而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五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
孟获回答他:“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
扩展资料
七擒孟获的结果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
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 (历史事件)
七擒孟获的故事
七擒孟获的故事
七擒孟获的故事,这个故事为我们展现了诸葛亮的才智,但其实只是演义故事中的夸张表现,其实,历史上也存在着孟获这个人,而诸葛亮也确实俘获了他,在马谡的建议下,没有杀他,以彰显蜀汉的'宽厚大量。
七擒孟获的故事1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南中上演了一出“七擒孟获”的戏码,秉承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成功招抚西南少数民族,堪称“攻心计”的典范!
“七擒孟获”中的第一擒,孟获派出手下三洞元帅攻打永昌失败,诸葛亮命王平诈败,诱孟获入峡谷追赶赵云,最终,魏延断后生擒了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便命军士把兵器坐骑还他,放他回去。
第二次是孟获在熟睡时被早已倒戈的部下直接从洞中生擒,绑到了诸葛亮面前。孟获认为是被属下陷害,不服,提出若再被擒才服。诸葛亮大笑着,就又放他回去了。
之后诸葛亮来来回回纵擒孟获四次,孟获以“胜败兵家常事”、“自家弟弟喝酒误事”等各种理由表示不服,第六次甚至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诸葛亮每每都微笑松绑放归。
到了第七次,孟获联合乌戈国王兀突骨的三万藤甲军在桃花渡口与蜀军决战。诸葛亮先让魏延在半月内连输十五阵、弃七个营寨,诱敌深入,再一计“火烧藤甲军”成功破敌。孟获则在单骑突围时被生擒,此次诸葛亮仍放了他。
这时孟获深知自己的部队与蜀国正规军相去甚远,对诸葛亮其人亦是心悦诚服,回去之后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此重归蜀汉控制。
七擒孟获的故事2
孟获的故事
据《汉晋春秋》有载,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
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史上有无孟获其人
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著《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
黄承宗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
该碑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
诸葛亮七擒孟获讲了什么故事?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西南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军,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将其释放。以后孟获又用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他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七擒孟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的主要内容是:
孟获叛乱,诸葛亮平叛,在双方首战中,诸葛亮擒住南蛮首领孟获。孟获不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要赢你并不难。于是诸葛亮放了孟获。孟获回去后,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看清楚了,没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夜,孟获挑选五百名刀斧手,悄悄摸进蜀营,没有任何阻挡,孟获正在暗自高兴,不料蜀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诸葛亮又把他放了。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藉机杀了孔明。孟优来后,孔明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全部烂醉如泥。当夜,孟获带三万兵来,大败,被马岱截获。孟获仍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借了十万兵来战。诸葛亮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到蛮兵威势已减时,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被擒获。孟获仍不服,孔明又放他回去。
孟获向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诸葛亮不杀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诸葛亮。孟获还是不服,要再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的妻弟将孟获押来投降,诸葛亮知道是假,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兵器。孟获不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相关知识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有提到,《三国演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虚构创造。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闿趁蜀汉皇帝刘备因夷陵之战中大败,在永安病逝之际,杀死太守正昂,绑架新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举兵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同时,越巂酋长高定杀死太守龚禄,自封为王,与牂柯太守朱褒响应雍闿的叛变。只有永昌郡在功曹吕凯、府丞王伉顽强坚守下没有被雍闿叛军攻陷。
后续影响
建兴九年,汶山的羌族反叛,建兴十一年刘胄造反,这些事件的发生距诸葛亮平定南方还不到十年光景。以后,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又造反。
可见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蜀汉在连年北伐的同时,还要对付南方的叛乱,国力消耗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