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作文赏析50字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物寄情的文章。文章以我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来比喻母爱,衬托出母爱的伟大。
文中这样写道“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课业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写出了母爱的保护下,人生的困难,挫折犹如脆弱的水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是文中的中心句,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之处,不管孩子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了风风雨雨或困难挫折,母亲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
愿天下母亲身体健康!
冰心的荷叶母亲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冰心的荷叶母亲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把母亲比作荷叶,“我”比作红莲,借荷叶红莲达到了情景交融。而写“我”的感动则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扩展资料:
红莲作为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
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
概括《荷叶.母亲》的主要内容。
《荷叶母亲》这篇文章主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讲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想起了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
《荷叶·母亲》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荷叶母亲的中心思想
荷叶母亲》的中心思想是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莲,比喻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路上的风雨,歌颂了伟大、圣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荷叶母亲》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写的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的第二首。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文章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以花喻人,借物抒怀。以莲自比,讴歌了伟大的母爱。情景交融,清新隽丽。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
《荷叶母亲》冰心全文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荷叶母亲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 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 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拓展资料: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