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有哪些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飘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到了晚上,人们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街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1
家乡的民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年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外公、外婆是张金人,在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了,放鞭炮、吃鱼糕、吃卤肉,特别是外婆做的炸肉丸子、卤肉最好吃。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守在外婆的蒸笼旁,等待着外婆新鲜出炉的鱼糕,还没等外婆把鱼糕摆放好,我就会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偷吃,那刚出笼的鱼糕烫的我“嗷嗷”直叫,那鲜美的香味,让我顾不得鱼糕的烫,一口全放进嘴里,“好吃!”我不禁赞叹到。
过年每家每户贴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红红的对联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听大人们说过去人们把桃木做成个“符”字挂在门前,每到新年的时候就更换新的,后来慢慢演变成对联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
一天清晨,舅舅和外公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让我和他们下去帮忙贴对联,外公拿着梯子,我拿着剪刀和胶布,舅舅拿着对联,我们一起下楼了。到楼下后,外公把梯子架上,我拿着剪刀和胶布在一旁把胶布剪成一段一段,舅舅拿着对联整理着递给外公,上下左右对齐了,对联贴好了“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羊羊伴福来”对联上的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外公站在对联前一个劲的笑,仿佛看见了羊年一家人。这是,灯笼也挂上了,搞定收拾东西上楼去,一上楼,桌子上早已摆放好满满的鱼糕、卤肉、炸肉丸子,我的口水直往外冒,哥哥和我硬是把每个碗里的东西都尝个遍,吃的同时也不忘夸奖外婆做的美味,外婆的嘴都笑的合不拢了。
过年真是一个好日子,为了家人的团员,我们要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让家人们开心,这才叫真正的过年。
家乡的风俗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风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风俗,你的呢?
家乡的风俗3
每一个家乡,都有不同家乡的好习俗。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家乡的春节的习俗。
春节那天正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大红灯笼。每家每户都在家里守岁。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每家每户开始放炮仗了。还有美丽的烟花。“为什么要过春节呢”?我问妈妈。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没到大年初一它就爬上岸伤害人畜。这一年的大年初一,来了一个老人。发现人们收拾行装赶着家畜往山里走,有一个大娘,发现这位老人来到这,大娘对她说“快点跟我们走吧,一会儿‘年’就来了”!老人说“我不怕‘年’,可否在你家住上一晚”?大娘说“好吧,你可要小心‘年’啊”。过了一会儿,‘年’趾高气昂的走进村子,发现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一件房里有人。‘年’走到那间房子跟前,发现有一个老人身穿红袍,提着一挂炮仗,门上贴着大红纸,房子里灯火通明。老人点着炮仗。把‘年’吓的一溜烟跑回了河里。连影子也没有看到,第二天村民们回到村子。发现村子完好如初,人们到大娘屋里面。对老人跪下说“老神仙,谢谢你把年赶走了。要不然村子可遭殃了。”老人说“我不是神仙,不过我知道‘年’有三怕。一怕红,二怕响,三怕亮。”所以每到大年初一,每家每户灯火通明。放炮仗,贴红对联。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和习俗的由来。
家乡的风俗4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务必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但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这可怎样办呢?哈哈,大家必须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盼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大家围在一齐谈谈自我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我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和支持。
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家乡的风俗5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家乡的风俗6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到端午节,我的家乡——浙江金华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在江面上不停地来回穿梭,打捞屈原的真身。有几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用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这些都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习俗。
要说到赛龙舟,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五月初五那天,人们早早地起床,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到了婺江边。比赛还没有开始,岸边就早已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了!人们已经把长长的一条江岸围了里外三层!我和妈妈为了找一个好位置,还差点挤破了脑袋呢!比赛开始了!人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朝东边眺望着。“咚——咚——咚!”从婺江的远处渐渐传来了低沉的鼓声,中间还夹杂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声。近了,更近了!我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五六只龙舟飞快地向这边驶过来,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龙舟的龙头高高扬着,满身闪着五彩的光芒,就像腾云驾雾的祥龙。划舟的壮汉们口中喊着响亮的口号,手里的动作整齐划一。几只船的速度不分上下,你追我赶,人借龙形,龙具人神,一条条矫健的巨龙在江面上激起了一排排白色的浪花。身后的人群欢呼着,为自己的龙舟队鼓掌加油。相机和手机拍照的声音响个不停,大家都想留住这难忘的镜头。龙舟在经过我们面前的一刹那,我甚至看到划舟的壮汉胳膊上绷紧的肌肉和擂鼓手额头上流下的豆大的汗珠。
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很累了,龙舟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但他们还是坚持着,用口号来鼓舞自己,一鼓作气,冲向终点!在婺江上,这可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赛结束了,人群慢慢地“退”了下去,江岸边渐渐安静了下来,我和妈妈在岸边散步,岸边的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历史……
家乡的风俗7
我的家乡在浦城,这是个很小的县城,但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华的传统民俗,这表示着大家对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从春节开始说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点多就开始吃年夜饭,“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家家年年都繁荣,儿女能够孝敬长辈。吃完晚饭后,我们是从不出门的,听奶奶说:“若出了门会把大家的好运给带走的。”虽然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依然能够玩的有声有色。大人们在家中打牌打个通宵,孩子们放烟火放得起劲!这表示大家的好运年年,财运年年……除夕过后,换来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欢迎哦!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这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饭后就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要包压岁钱,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后可开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乱花钱的,这又代表着大人们在这一年里很难很难挣到钱,运气也不太好……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帮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随大人们去各自的亲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过的十分开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庙里去烧香,给菩萨请安,让菩萨保佑子孙满堂,儿女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过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大人们工作的就继续工作,孩子们该去复习功课,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这个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家乡的风俗8
我的家乡有着奇特的风俗。
在春节走亲戚的话,就是要拿着大馍,它形似倒扣的铁锅,色白而已。底盘若海碗粗。两个大馍,论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馍的习惯,不知从哪个年月起,演变成了凡是亲戚家有长辈,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还是叫啥,过年走亲戚,都必须拿大馍,而且必须成双。
从我妈妈那个年代到现在,在我看来,大馍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威仪——不仅仅是恭敬,绝对是百姓人家的一种威仪。
姥姥随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妈众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记事起,我家收的大馍在亲戚中就最多。大馍中隐藏了好多秘密,这秘密是姥姥发现的。每在亲戚走了之后,姥姥看着装满几个大瓦盆的大馍,总是一副很满足的模样。不过,姥姥会将大馍分开存放,她指着一对大馍说,这是谁谁家拿的,他家最穷,外层是白面,里面一准儿是红薯块儿,为了够重量,还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发酸;又指着另一家的大馍说,这一家穷得不很,外面是白面,里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面;最后,老人家会指着仅有的几个大馍,说:“这是城里亲戚拿的,都是纯好面的,留到最后吃......”
在平常的时候,我的家乡经常会在一个指定地方请专业的人来表演唱戏,或者是有人在结婚,宝宝满月的时候也会请歌舞台来为我们表演。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奇特而又神秘。
家乡的风俗9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我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一样,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那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异常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可是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能够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终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齐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10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最终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向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那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并且,形状也不一样,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午时三点,比赛开始了。河中的那一只只龙舟一字排开,像一批威武的战士。龙舟上队员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紧紧地握住划桨,整装待发。鼓手们也摆出了各自的架势,好象在说:“今日的比赛必须是我赢”。三点十五分,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铿锵有力的哨声,龙舟仿佛是一条真龙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纹。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支动听的乐曲……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午时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优秀
篇一:咱家乡的风俗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篇二:家乡的风俗
今年,我们破例到乡下奶奶家过年。
“开饭了!”奶奶大声喊道,我从房间走了出来,这时,哥哥突然惊奇地说:“咦?外婆,您平时不是很节约吗?今天怎么……”我这才注意到,从房间到大厅,从楼上到楼下,凡是安着灯的地方,都金碧辉煌。
我非常诧异地问:“奶奶,您这是唱哪出啊?”
叔叔开口解释道:“这啊,是在辟邪哩,相传,古时候有个‘年兽’,常常来吃百姓,后来,人们知道它怕响、怕光,就放鞭炮,点灯笼。这个风俗啊,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喔!”,我们恍然大悟。
吃饭时,我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专挑一种叫“芥菜”的东西吃,两大盘芥菜一会儿就零星无几,但却很少去碰那盘美味的红烧鱼,等到那盘鱼只剩一截鱼尾的时候,却被奶奶端进了厨房里。我正纳闷呢,叔叔便向我们解释道:“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芥菜呢?因为,芥菜的‘芥’的谐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点都戒光了。而那盘鱼嘛,则是表示了‘年年有鱼(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来的劳动果实并没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年年都如此,就积少成多了。”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篇三:家乡过年的习俗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着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有哪些?
广东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5、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
过年的起源: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
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0篇
说起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个人家乡的风俗都是不一样的。关于家乡的风俗 作文 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家乡的风俗 优秀作文 10篇,欢迎阅读!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老家在歙县许村,许村是以许家为“核心”的一个古村落,我就是许家的后代。
许家习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许家中的“力之霸王”们,便举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许家怎么会有这种习俗呢?这个节日又是怎么被许家设立的呢?
这要从唐代的开始说起,那时候,有一位许家的首领,名叫许远。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并创立了许家刀法。安史叛乱时,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起奋勇抗战,保家卫国。他的许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身杀千人,最后因寡不敌众,与张巡一起英勇牺牲。为了让许家刀法不失传,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许村人都要舞大刀,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哦,差点儿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时许,看热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喳喳的人群突然静了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条道路,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起涌到河边的一块宽阔的场地上,精彩的演出开始了:各部门准备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绳子,大刀开始倾斜,并迅速地转动,像有人在挥舞一般。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当年挥舞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可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刀”。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乡吉林省汪清县,是个美丽富饶的小县城,这里居住着热情豪放的东北人,有着独特的 文化 底蕴和民风民俗。
东北最不同与其他地区的就要数房屋了,别的地区都睡软绵绵的大床,而东北则睡在那长6至7米,宽3至4米的大硬炕上,据说有利于腰背。炕下有一条空洞连接着灶台,烧火时,煮饭和热炕两不误,坐在热腾腾的坑上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别提多享受了。东北几乎每家每户的都有口地窖,规模也不大,就是用来存放些土豆、白菜类食品。我还经常下去探险呢!东北的房屋体现了东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厨房、卧室,中间只是一墙之隔而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的房屋其实没有客厅,客人来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绝对会让你倍感亲切。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最爱吃的就是小鸡炖蘑菇,还有猪肉炖粉条,相信也是每个东北人的最爱。大概是因为东北气候偏冷,所以才爱吃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吧。,特别是酸菜,绝对口味独特,独一无二,每当有客人来时主人都要做酸菜炖排骨再加上味道独特的小菜来招待客人,保证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不仅东北的美食让人赞不绝口,东北的“二人转”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独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构成了小到十几岁 儿童 ,大到七八十岁老人的群众舞台。每个东北人都“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可见二人转对东北人的影响尤为深刻。“二人转”不用舞台,不用服饰,随时随地都能来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欢。最让我骄傲的是连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也来自东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转,红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北的这片土地养育了豪爽、不拘小节的东北人。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我们美好的中国。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体验独特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 端午节 ,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 中秋节 ,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 重阳节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 。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 除夕 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我老家在文成,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 清明 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猜灯谜、赏花灯…………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与爸爸妈妈都会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又丰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邻居家就响起鞭炮声。这时爷爷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捣年糕,杀鸡,杀兔。我最喜欢的还是把粗糙的米粉变成一块一块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团有点烫手,等它冷一会,爷爷就开始不停的揉啊揉,一会用手推来推去,一会又翻个面。为防止粘手,还会适当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韧性十足,再把大粉团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爷爷喜欢长条的,他拿模板一压,一条带有吉祥如意字样的长条年糕就好了。而我就与众不同,用年糕做了许许多多的人样,这是爷爷,这是表弟,这是堂哥…………。虽然样貌有些许丑,但爷爷还是夸我别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开锅了,闻着香味,还是我熟悉的青菜酱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仅有趣,就连吃饭也有讲究。必须一家老小都坐下,举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谈伤心事,说坏话。狼吞虎咽席卷一阵后,一定得大家吃饱喝足,才分压岁钱,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来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村里依旧灯火通明,依旧响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们小孩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岁,该更懂事了。除夕过后是正月,接下来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开学了,不知不觉中也有一丝不舍,再次期待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 祝福语 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 元旦 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7
今年夏天,我们在重庆游玩时认识,并成为好朋友。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想请你随时到我的家乡作客。
我的家乡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三面环海,是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之一的青岛。我们这里有许多的自然风景,如历史悠久的崂山,雄伟壮观的大海……我们这里的节日也是多种多样,春天的樱桃节、蛤蜊节,夏天的啤酒节,秋天的柿子节,如果你现在来,我可以带你去参加鹤山的柿子节。
鹤山柿子节上人山人海,品尝柿子的地方被人们挤的水泄不通,山上的柿子红通通的,远看像一片片红海,近看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一阵风吹过,它们又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在树上和人们玩捉迷藏。吃一口柿子就像吃了蜜一样甜,滑溜溜的口感真好!不仅这些,鹤山的景色也很迷人,山上有滚龙洞、泉水阶梯、将军石。柿子节上不仅有香甜的柿子,还有迷人的风景,我们俩可以边吃边看,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呀!
怎么样,我这样一说你肚子里的馋虫有没有想吃的欲望呢?有的话那你就来吧!我的家乡欢迎你!
祝你玩的愉快!
家乡的风俗作文8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历史或 传说 ,这些传说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虚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逛庙会、赏花灯,每家每户都必须要贴春联,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热闹了。
春节这些特点是从一个传说中演绎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着一只怪兽,山下有一个村庄,村里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兽下山来觅食,它找了很久,最终喜欢上了吃小孩。然而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初一,人们便把这只怪兽叫做年。连续几年,都在这同一天,许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们开始害怕起来。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个同样的、奇怪的梦:一位老者说:“年怕红色、怕鞭炮声,大家只要有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来了,来到山脚还是没有进村庄,因为它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来,还看见几个小孩在放鞭炮,它吓得慌,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村民们知道了这个喜讯,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赶走年的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为吓坏了,再也没有下过山,有人说它在山上饿死了;有人说由于那一次的原因,它吓坏了,回到山中就吓到死了……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要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了解它们的由来,让我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加透彻。
家乡的风俗作文9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 其它 的 故事 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 神话故事 ,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今年,我们破例到乡下奶奶家过年。
“开饭了!”奶奶大声喊道,我从房间走了出来,这时,哥哥突然惊奇地说:“咦?外婆,您平时不是很节约吗?今天怎么……”我这才注意到,从房间到大厅,从楼上到楼下,凡是安着灯的地方,都金碧辉煌。
我非常诧异地问:“奶奶,您这是唱哪出啊?”
叔叔开口解释道:“这啊,是在辟邪哩,相传,古时候有个‘年兽’,常常来吃百姓,后来,人们知道它怕响、怕光,就放鞭炮,点灯笼。这个风俗啊,就一直延续到现在。”“喔!”我们恍然大悟。
吃饭时,我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专挑一种叫“芥菜”的东西吃,两大盘芥菜一会儿就零星无几,但却很少去碰那盘美味的红烧鱼,等到那盘鱼只剩一截鱼尾的时候,却被奶奶端进了厨房里。我正纳闷呢,叔叔便向我们解释道:“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芥菜呢?因为,芥菜的‘芥’的谐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点都戒光了。而那盘鱼嘛,则是表示了‘年年有鱼(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来的劳动果实并没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年年都如此,就积少成多了。”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0篇相关 文章 :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00字10篇
★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优秀作文10篇
★ 家乡的春节习俗优秀作文800字10篇
★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精选10篇
★ 关于家乡习俗优秀作文5篇
★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优秀例文大全5篇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00字五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大全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家乡的风俗有哪些?
我的家乡风俗除了举国偕同的除夕守岁,初一拜年,磕头领红包,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初五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九月九插起的茱萸,腊八的粥。还有些小的大概与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吧,在这和大家分享一下
1:正月里不剪头,传统观念认为正月剪头防舅。就是对舅舅健康不好
2:二月二吃饺子。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吃饺子,给孩子理发。俗语就是捏龙儿剪龙头
3:满仓那天敲敲墙,蝎子蜈蚣都下房
4:立夏吃凉粉吃了不打盹,立秋吃烧饼吃了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