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克微支(波兰作家显克维支)

admin 2022-10-2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求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资料

亨利克·显克微支(Henryk Adam Aleksander Pius Sienkiewicz) (1846年5月5日—1916年11月15日),波兰作家。主要作品有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及《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十字军骑士》、《你往何处去》、《在沙漠与荒野中》等。由于“他史诗一般的作品表现出的卓越成就”,获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

显克微支

亨利克·显克微支(H.Sienkiewica,1846-1916),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起任《波兰报》记者。在嗣后十年里,发表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灯塔看守人》即是其中之一。

1872年开始文学创作,担任《新闻》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政论《旅美书简》、《火与剑》、《洪流》、《伏洛窦耶夫斯基先生》等大量作品。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显克微支转向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1882—1886年,根据十七世纪波兰人民反抗异族侵略的史料,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1896年,发表描绘古罗马基督教徒悲惨生活情景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0年完成的长篇名著《十字军骑士》,取材于十五世纪波兰、立陶宛人民联合抗击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的斗争事迹,以格隆瓦尔德大战为背景,热情赞扬了波兰和立陶宛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打败入侵者的斗争精神。这部小说虽受到宗教观念和人性论的影响,但它却是生动地再现了波兰人民的光辉历史,渗透着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表达了当时波兰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失为波兰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19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表彰他“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家的显著功绩”,给显克微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金。

二十世纪后,显克微支的思想逐渐衰退,出现保守倾向。后期致力于写作最后一部小说《军团》,但未完成,1916年便在瑞士去世。

显克微支的资料

亨·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19世纪著名作家。1872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火与剑》、《洪流》、《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等大量作品。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似乎是变得越来越不道德。

从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到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再到国内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每个作家的书都好像是抛向小说这片安静庄园的炸弹:他们发现了人的道德外衣下隐藏着伪善,于是他们像那个童话里的小孩一样喊道:那个国王没穿衣服呀!然而,190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显克微支在这支队伍里显得有点特别,从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和道德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的道德的存在。

在《灯塔守望人》里,显克微支塑造了一个可敬的老人:史卡汶思基。老人应聘当上了一个孤独小岛上的灯塔守望人。在他感觉到自己从前到处飘零的辛酸生活终于结束,可以幸福地在这个别人不屑一顾的小岛上安度晚年时,一本从祖国波兰寄来的诗集却使他茫然若失;最后怀乡之情的迸发,使老人忘记了在夜晚应尽的职责———点灯引导船只航行,他被罢去了职务,再次走上了流浪之路。小说中对大海的描写和对其祖国波兰村庄的描写,就好像屠格涅夫对草原的描写一样,笔触细腻而又生动,然而最后的结局又让人感到深沉的悲伤和同情。

在《灯塔守望人》里,主要人物就只有这个老人,作者把所有的感情和笔墨倾注到他的身上,像倾注在一个空空如也的杯子里。小说中惟一提到的只有一个招聘他的美国领事,但也只是寥寥几笔,然后就是老人的回忆和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在小说的最后,显克微支这样描述再次走上流浪之路的老人:“这几天来,老人大大地衰颓了,腰背伛曲了下来,惟有目光还是很亮。在他新的生命之路上,他怀中带着一本书(即触动他怀乡之情的诗集),不时地用手去抚摩,好像惟恐连这一点点东西也会离开他。”这让我们看到了显克微支的影子:理想主义和道德感。老人虽然经历了巨大的挫折,但他还没有被生活打败,“目光还是很亮”,这也让我想起了海明威《老人与海》里那个老人所说的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时地用手去抚摩”,这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出色作家的过人之处和他文字背后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有用的细节往往会导致情绪的高潮。

在长篇小说《十字军骑士》里,显克微支展示了他对长篇小说运筹帷幄的能力。

《十字军骑士》讲的是主人公兹皮希科为姑娘达奴莎的母亲报仇,却险遭十字军骑士团毒手,后被达奴莎所救。兹皮希科和达奴莎彼此相爱,但就在一天夜里,达奴莎被十字军骑士劫走,而达奴莎的父亲在营救中,被十字军骑士折磨致残。兹皮希科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救出了姑娘,但姑娘已经精神失常,最后死在了爱人的怀里。而兹皮希科也在经历无数次血与火的战争后,找到了杀害达奴莎的仇人,他抱了仇,最后和一直默默爱着自己的另一位姑娘雅金卡结婚生子。在这部长篇中,显克微支展示了他一贯的写作特点:气势宏伟而又情节曲折(显克微支可能也知道,一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不能靠道德式的说教,更应该注重情节),而且一些情节的展开像史诗一般广阔(这不单单体现在围猎、攻城和广场上围观死刑的群众身上,还体现在一个勇士攻打无数包围他的敌人的情节上)。

显克微支总是把兴趣更多地放在他的观念和理想上。这个对灾难深重的波兰念念不忘的波兰人,不像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在他的作品里,到处闪耀着的是胜利、正义、尊严和爱国之情。他笔下的战争也不像哈谢克、巴别尔、约瑟夫·海勒笔下的战争,在哈谢克和约瑟夫·海勒那里,战争就像一个巨大的悖论,追随或者逃避都好像一个黑色幽默;而在巴别尔的笔下,战争更显得无比恐怖而又毫无理性(巴别尔用诗歌般的美丽语言写下了恐怖的令人难忘的战争场面,这好像是一个讽刺)。在这些伟大的小说家的脑海中,正义、道德感、爱国之情已经缩到了最小的角落里,而战争早已完全地被非理性控制了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作家。早期作品描写波兰农民的痛苦生活。1876年旅美,回国后写了政论《旅美书简》和短篇小说《为了面包》、《奥尔索》等,揭露美国资产阶级的虚伪民主和波兰移民的悲惨处境。1883年起陆续发表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洛窦耶夫斯基先生》,反映了十七世纪波兰人民反对异族侵略的斗争。1896年写的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使他获诺贝尔文学奖(1905年)。《十字军骑士》(1900年)是显克微支的代表作,也是波兰历史上享有盛誉的长篇历史小说。显克微支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作家,他的文学语言丰富优美,被称为波兰语言大师。

扬科,一个酷爱音乐而极具音乐天赋的八岁孩童,仅仅因为摸了一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就惨遭毒打致死。读了令人扼腕叹息,令人悲愤难平,令人深思不止: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本应该快快乐乐地生活在父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本应该欢欢喜喜地背上书包进学校读书,本应该蹦蹦跳跳地拉着爷爷奶奶的手入游乐场,逛公园……然而,在资本主义的旧社会,为了生存,迫于生计,不得不寄人篱下,任人摆布,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这在当时主人公的人性完全被人抹杀,人的权利根本谈不上保障。在富人的眼里,主人公就是一只猫,一只小鸟,呼之则来,唤之则去,任人宰割到何种程度?

显克微支的资料、生平

亨利克·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 1872年起起任《波兰报》记者,开始文学创作。在嗣后十年里,发表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灯塔看守人》即是其中之一。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显克微支转向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1882—1886年,根据十七世纪波兰人民反抗异族侵略的史料,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1896年,发表描绘古罗马基督教徒悲惨生活情景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

1900年完成的长篇名著《十字军骑士》,取材于十五世纪波兰、立陶宛人民联合抗击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的斗争事迹,以格隆瓦尔德大战为背景,热情赞扬了波兰和立陶宛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打败入侵者的斗争精神。这部小说虽受到宗教观念和人性论的影响,但它却是生动地再现了波兰人民的光辉历史,渗透着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表达了当时波兰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失为波兰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19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表彰他“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家的显著功绩”,给显克微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金。

二十世纪后,显克微支的思想逐渐衰退,出现保守倾向。后期致力于写作最后一部小说《军团》,但未完成,1916年便在瑞士去世。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有根据他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的主要内容改写的《小音乐家扬科》(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28课)。作品反映的是波兰十九世纪的农村生活。当时的波兰农村在封建地主的统治下,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课文记叙了一个酷爱音乐的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被毒打含恨死去。扬科的遭遇正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和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关文章

什么是西风颂?

西风颂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西风颂是一种由人声和乐...

经典美文 2024-04-06 阅读6 评论0

什么是治疗高血压最好的药?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是指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

经典美文 2024-04-06 阅读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