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封常清高仙芝)

admin 2023-05-18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封常清文言文

1. 大家帮帮忙,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现在这谢过了封常清细瘦目纇,

封常清,细瘦、斜眼、脚短,而且有些瘸。

高仙芝任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封常清为他的副将。

这时正赶上达览部落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派高仙芝率二千骑兵截击。封常清在军幕中作报捷书。

高仙芝想说的,他在报捷书中都写出来了。 高仙芝很惊异。

军队回来后,仙芝见到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他们问高仙芝先前那报捷书,是谁作的?副手中哪有这样的人才?高仙芝说,是我的副手封常清,他现在门外马旁。刘眺等人求仙芝,命封常清进来坐,并互相谈话,谈得很投机,好象旧相识似的。

后来,高仙芝当了安西节度使,奏请封常清为节度使判官。仙芝每次出去征讨,常令常清留守管事。

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郑德铨已当了郎将,军中威望很高,德铨经常见常清从仙芝门下出出进进,郑就很轻视常清。

有一次郑骑马从常清身旁走过去。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郑德铨引进大厅,经过好几道门。

每过一道门,就把门关上。封常清从案后站起来含败物对他说,我封常清出身贫贱,我想当中丞的副手,中丞再三不采纳,郎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现在中丞不听谄言,任我为留后使,郎将你怎能无礼,对我进行 *** 。

因此,斥责了德铨,并命绑起来,打了六十板子,爬在地上拽出去。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门外号哭求情,也没行。

后来,仙芝见到常清,一句话也不说,常清也不请求谢罪。后来,封常清充任安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在华清宫朝见皇帝。 玄宗问起安禄山谋叛之事,让封常清出个主意。

封常清为安慰玄宗,大言不惭地说:“臣请策马渡河,按计算的时间,取来安禄山的首级,悬于朝门。”玄宗李隆基尽管很忧心。

但是还夸奖了他。封常清到了东都洛阳,半月后召募了六万士兵。

多次交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仙芝给荣王李琬做副手领五万人进击。

十二月十日到陕州,十一日常清在东京失败,十三日安禄山入东京。常清奔至陕州,叛贼的锋芒锐不可挡,烧掉了太原仓,领兵退入潼关,修缮了防守工事。

叛贼又很快地追到潼关,由于高仙芝率众奋力抵抗,叛贼没能攻入。后来,因封常清多次败兵被削掉了官职,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在高仙芝军中效力。

监军边令诚对军中之事每每干涉介入,仙芝多不服从。边令诚便把高仙芝、封常清兵败的情况向皇上奏了一本。

唐玄宗大怒,派令诚斩高、封二人。封常清临刑上过奏表,但被斩了,将其尸体放在芦席上。

边令诚又对高仙芝说:“皇上对你也有恩命。”仙芝很快走到常清受刑的地方。

仙芝说:“我退兵有罪,死不敢辞,说我截扣军饷和恩赐之物,则是诬陷我。 ”他又对边令诚说:“上有天。

下有地,兵士都在,他们能不知道吗?”兵士齐呼冤枉,喊声震地。仙芝看着常清尸体说:“封二,你从贫贱到显赫,是我提拔你的,代我为节度使,我今天又和你同死在这里,这是命中注定的么?”说完,他也被斩了。

2. 古文《高仙芝》全篇翻译

高仙芝,高丽人。二十多岁时,因父亲的功劳补为游击将军。几年后,父子同列。高仙芝仪表堂堂,善于骑马射箭,但他的父亲担忧他的儒雅温和。开始时侍奉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不甚出名(未被重用)。后来侍奉夫蒙灵察,才被友善地对待。开元年末,被任命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波律国,国王被吐蕃引诱,(吐蕃王)把女儿嫁给他,所以西北二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吐蕃。从田仁琬以来多次征讨,都无功而返。天宝六年,朝廷诏令高仙芝率领步兵骑兵万人征讨。当时步兵都有私马跟随,高仙芝于是从安西经过拨换城,进入握瑟德,越过疏勒,登上葱岭,渡过播密川,最后驻扎在特勒满川,一共行军百日。特勒满川,就是五识匿国。高仙芝于是分兵三路,派疏勒赵崇疵从北谷道、拨换贾崇瓘从赤佛谈液道、高仙芝和监军边令诚从护蜜全部进军,约定在连云堡会合。连云堡有一千多士兵。城南依山修筑栅栏,有九千士兵把守。城下紧临婆勒川。恰遇江水上涨,不能渡过,高仙芝杀牲祭枯圆奠江水,命令士兵带三日口粮聚集水边,士兵很不相信。渡过江水后,军旗和马鞍都没有淋湿。士兵排成队列后,高仙芝非常高兴,对边令诚说:“假使我们渡江时,贼人攻击我们,我们就死掉了。现在我们已经成功过江排成阵势,这是上天把贼人赐给我啊。”于是登山挑战,未到日中时分就攻下了。攻破了城后,斩杀了五千人,俘虏了一千敌军,缴获一千多匹马,几万计的衣物兵甲等物。

高仙芝想要继续进军,边令诚惧怕了,不愿意跟随。高仙芝留下三千老弱士兵留守(连云堡),引军而去。三天后,越过坦驹岭,山岭险峻,下有四十里。

高仙芝担心士兵畏惧危险不敢前进,于是就暗中派二十个骑兵,穿着阿弩越胡的衣服来迎接,预先对部下说:“阿弩越胡来接应我们,我们没什么担忧的。”等到了后,士兵不愿意下去,说:“您要把我们赶到哪里去?”正好那二十个人来了,说:“阿弩越胡来迎接你们了,已切断娑夷桥了。”高仙芝假装非常高兴,让士兵全部下去。婆夷河,就是弱水。走了三天后,越胡来迎接了。第二天,到了阿弩越城。(高仙芝)派出将军席元庆率领一千精锐的骑兵先去,对小勃律王说:“我们不是想暗中占据你们的城池,我们是想借路去大勃律国罢了。”城中的部落大首领都是吐蕃的心腹,高仙芝密令席元庆说:“如果敌酋的首领有逃跑的,你拿出诏书呼应他,用彩色的丝织品赐给他们,他们来了,都把他们捆好等我处理。”席元庆按他的吩咐做了。高仙芝来了后,全部把他们斩首了。小勃律王和王后逃到了山洞里,不能找到,高仙芝就招降他们,他们才出来归降。于是就平定了这个国家。高仙芝急忙派遣席元庆切断了娑夷桥,到了傍晚,吐蕃的军队来了,不能渡河。桥长大约有射一箭远的距离,用一年的时间才能修好。八月,高仙芝领着小勃律王和他的王后从赤佛道回到连云堡,和边令诚一起班师回朝。在这种情势下,拂菻、大食等七十二个国家的胡人都被震慑从而归附了唐朝。

这里只是部分。

3. 《封常清谢死表闻》原文及翻译

安史之乱,兵战凶危,大宦官监军边令诚这位大人却也想指手画脚一番。

这打仗可不是儿戏,高仙芝自然不能听这位的话乱来。这宦官翻脸比翻书还快,按史书的说法就是“易怒而难消”,立马向玄宗皇帝上谗言,把高仙芝、封常清的“败绩”添油加醋地在玄宗面前一一陈讲,对于二将的顽强和匆忙召募士兵的低素质却只字不提。

玄宗“龙颜大怒”,丝毫不念二将固守潼关之功,“遣(边)令诚赉敕至军并诛之。” 边令诚到潼关后,在驿南西街向封常清宣读敕令。

跪听圣旨后,封常清言道:“我讨贼无方,令国家蒙羞,死所甘心。但身死之后,有表章奏与皇上,请公公予以上达天听。”

言毕,随身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表,递给边令诚,然后,跪地伏首,慷慨受刑。 封常清在临终表章中,先陈述自己东京失陷后之所以败逃,不是为了苟全性命,并向唐玄宗详细讲解与敌交战后对安禄山叛军的军事分析和重新认识。

接着,封常清又如实讲述了洛阳败绩的原因和自己忍死败退的情由。 “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

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

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

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

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

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

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

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

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

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这篇名传千古的《封常清谢死表闻》今天读起来依然催人泪下,可谓是千载之下,可悲可悯!此文之后又激励了一位大唐西域英豪,这在后文中将提及。

4. 大家帮帮忙,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现在这谢过了

封常清,细瘦、斜眼、脚短,而且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封常清为他

的副将。这时正赶上达览部落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派高仙芝率二千骑兵截击。封

常清在军幕中作报捷书。高仙芝想说的,他在报捷书中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很惊异。军队回

来后,仙芝见到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他们问高仙芝先前那报捷书,是谁作的?副手中哪

有这样的人才?高仙芝说,是我的副手封常清,他现在门外马旁。刘眺等人求仙芝,命封常

清进来坐,并互相谈话,谈得很投机,好象旧相识似的。后来,高仙芝当了安西节度使,奏

请封常清为节度使判官。仙芝每次出去征讨,常令常清留守管事。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

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郑德铨已当了郎将,军中威望很高,德铨经常见常清从仙芝门下出出进

进,郑就很轻视常清。有一次郑骑马从常清身旁走过去。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

郑德铨引进大厅,经过好几道门。每过一道门,就把门关上。封常清从案后站起来对他说,

我封常清出身贫贱,我想当中丞的副手,中丞再三不采纳,郎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现在中

丞不听谄言,任我为留后使,郎将你怎能无礼,对我进行 *** 。因此,斥责了德铨,并命绑

起来,打了六十板子,爬在地上拽出去。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门外号哭求情,也没行。后

来,仙芝见到常清,一句话也不说,常清也不请求谢罪。后来,封常清充任安西节度使。唐

玄宗天宝十四年,在华清宫朝见皇帝。玄宗问起安禄山谋叛之事,让封常清出个主意。封常

清为安慰玄宗,大言不惭地说:“臣请策马渡河,按计算的时间,取来安禄山的首级,悬于

朝门。”玄宗李隆基尽管很忧心。但是还夸奖了他。封常清到了东都洛阳,半月后召募了六

万士兵。多次交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仙芝给荣王李琬做副手领五万人进击。十二月

十日到陕州,十一日常清在东京失败,十三日安禄山入东京。常清奔至陕州,叛贼的锋芒锐

不可挡,烧掉了太原仓,领兵退入潼关,修缮了防守工事。叛贼又很快地追到潼关,由于高

仙芝率众奋力抵抗,叛贼没能攻入。后来,因封常清多次败兵被削掉了官职,以普通百姓的

身份在高仙芝军中效力。监军边令诚对军中之事每每干涉介入,仙芝多不服从。边令诚便把

高仙芝、封常清兵败的情况向皇上奏了一本。唐玄宗大怒,派令诚斩高、封二人。封常清临

刑上过奏表,但被斩了,将其尸体放在芦席上。边令诚又对高仙芝说:“皇上对你也有恩

命。”仙芝很快走到常清受刑的地方。仙芝说:“我退兵有罪,死不敢辞,说我截扣军饷和

恩赐之物,则是诬陷我。”他又对边令诚说:“上有天。下有地,兵士都在,他们能不知道

吗?”兵士齐呼冤枉,喊声震地。仙芝看着常清尸体说:“封二,你从贫贱到显赫,是我提

拔你的,代我为节度使,我今天又和你同死在这里,这是命中注定的么?”说完,他也被斩

了。

5.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封常清谢死表闻》

身体已经死了,回去葬在山的阳面。

山是多么的高耸,天是多么的苍茫。山上有树木啊国家有为国而死之人。

英魂啊归来吧,来看这万里河山。身体已经死了,回去葬在大河之滨。

活着是飘渺的,死了也是渺茫的。有什么换了又有什么悲伤。

英魂啊归来吧,不要留恋异乡。身体已经没有了,回去葬在南瞻部洲(PS: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只知道是佛教用语。)

风是多么的萧索,水是多么的跌宕。

把天当作房顶啊把地当作床。英魂啊归来吧,来让自己的国家瞻仰。

身体已经毁灭了,回去葬在各地。春天绿草青青,秋天枯草苍黄。

停息战争吧把刀剑收起。英魂啊归来吧,永远守护你的亲人。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本题主要据实词的搭配分析主谓宾的搭配,句中“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赴东京”、“开府库”、“渡河”、主要是依据动词判断动宾的搭配.故可断句为: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为必断处)故选:B附:译文:天宝末年入朝,安禄山谋反,皇帝召见,让封常清出个主意讨伐.封常清见皇帝烦忧,大言不惭地说:“天下太长时间太平了,人们不知如何作战,然而事情形势瞬息万变,臣请策马到东京,打开库府,招募勇士,挑着马棰渡河,按计算的时间,取来安禄山的首级,悬于朝门.”玄宗觉得他的言辞很雄壮.第二天,任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让他乘车到东都洛阳.封常清招募了六万士兵,但都是市井庸碌之人.于是斫断河阳桥,把东京作为固守的防备之处.。

7. 御史 卢奕 古文翻译

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沂阳人。祖父段达,任左卫中郎。父亲段行琛,任洮州司马,因段秀实而追赠扬州大都督。

段秀实品性十分孝顺,六岁时,母亲患病,他一连七天没喝一口浆汤,母亲的病稍好一些,这才开始饮食。等到长大,变得深沉而果断。

天实四载,安西节度使马灵察委任段秀实为别将,随从讨伐护蜜有功,授任安西府别将。七载,高仙芝接替马灵察,举兵围攻怛逻斯,黑衣救兵来到,高仙芝大败,军士失散。夜晚鸦到都将李嗣业的声音,便大聋呼喊责备他说:“军队失败而希求逃脱,不是大丈夫。”李嗣业很惭愧,便与段秀实集合散兵,又组成了军队。军队返回,李嗣业向高仙芝请求,以段秀实为判官,授任斥候府果毅。十二载,封常清接替高仙芝,讨伐大勃律,军队驻扎在贺萨劳城,一战而胜。封常清追逐敌军,段秀实进言劝说:“这些贼兵病弱,是引诱我军,请警戒左右两边,搜索那里的山林。”于是歼灭敌军的伏兵,改任段秀实为绥德府折冲。

肃宗在灵武即位,征召安西兵节度使梁宰,梁宰暗藏反叛阴谋。段秀实对李嗣业说:“岂有天子告急,臣下安然,听信浮华虚妄之言,难道是明公您的意思吗?”李嗣业便会见梁宰,请求出兵,梁宰同意了。于是调出五千步骑兵,让李嗣业统率奔赴朔方,以段秀实为后援,多次立下战功。而这时段秀实的父亲去世,因哀痛而损伤身体超出了礼制。李嗣业已经授任节度使,思念段秀实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上表请求守丧尚未期满的段秀实复职,后任义王友,充任节度判官。

安庆绪逃往邺,李嗣业与诸军包围了他,安西的军用物资都放在河内。于是上奏任段秀实为怀州长史,主持军州事务,加任节度留后。诸军挺进到愁思冈作战,李嗣业被流箭射中,死在军中,众人推举安西兵马使荔非元礼代理。段秀实听说李嗣业死去,便给先锋将白孝德送去书信,命令发兵护送李嗣业的灵柩到河内。段秀实率领将吏在边境上哭泣迎候,用尽自己的财产来办理葬事。荔非元礼很赞许他的义气,上奏任段秀实为试光禄少卿,依旧任节度判官。

邙山战败,军队转移到翼城,荔非元礼被部下杀死,将佐也多遇害,惟独段秀实因明智得以保全。众人推举白孝德为节度使,人心渐渐安定。又升任试光禄卿,为白孝德的判官。白孝德改任邠宁节度使,上奏任段秀实为试太常卿、支度营田二副使。大军向西迁移,经过的地方都加以掠夺。又因邠宁缺乏粮食,难以运输,便请求驻军在奉天。这时公家的粮库也空了,县官们担忧恐惧多半逃跑躲藏起来,军士成群结队地进行抢劫偷盗,白孝德无法禁止。段秀实私下说:“叫我担任军候,当不会成为这样。”军司马把逭话告诉了白孝德,便任段秀实为都虞候,暂且掌管奉天行营事,号令严肃统一,军府安然平和,代宗听说后嗟叹赞赏了很久。军队回到邻宁,再任都虞候,不久授任泾州刺史。

大历元年,马璘上奏加授段秀实开府仪同三司。军队中有个能拉开二十四弓却犯了盗窃罪的士兵,马璘打算赦免他,段秀实说:“将领有所偏爱,就会法令不一,即使韩信、白起复生,也不能治理。”马璘赞同他的说法,最终派人杀了那个士兵。马璘决断事情如有不合理的地方。段秀实必定要坚持争论,直到马璘承认了错误才停止。马璘筑泾州城,段秀实掌管留后,马璘返回京城,加授段秀实为御史中丞。马璘已奉韶调移镇守泾州,他的士兵曾从四镇、北庭等地赴难来到中原,侨迁居住而且屡次迁移,积下很多苦恼忧怨。刀斧将王童之趁着人心动摇,引导作乱。有人报告了这件事,并且说:“等到夜间戒严,以报警的鼓声作为约定信号。”段秀实便召见击鼓人,假意斥责他击鼓计时有偏差,并警告他说:“每一更铜漏完毕,必须前来报告。”每次报告给他,就拖延几个时刻,四更完毕天就亮了。时间已经差错,王童之的叛乱便不能发生。第二天,告密的人又来说:“今天夜里将要焚烧草料场,会集救火的人共同作乱。”段秀实派人严加警备。半夜火发,便派人在军中传令说:“救火者处斩。”王童之住在营外,请求进入草料场救火,不被准许。第二天斩杀王童之,捕杀他的党羽共十多人在军中示众,说:“敢于怠慢迁移的人灭族!”于是迁往泾州。到达治所后,人烟空旷稀少,军队没有粮食供应。朝廷为此担忧,于是诏令马璘遥管郑、颖二州,来供养泾原军队,使段秀实为留后,二州治理得很好。马璘想到段秀实的功劳,又奏请他为行军司马兼都知兵马使。

八年,吐蕃入侵,在盐仓交战,我军失利。马璘被敌寇阻隔,到天黑还未回来,败将溃兵抢道回城。当时都将焦令谌与四、五位将领狼狈地回到城里,段秀实召见并指责他们说

御史 卢奕 古文翻译翻译

8. 独醒杂志的鲁直之字文言文翻泽

《独醒杂志》之“鲁直之字近于俗”

原文: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译文: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新唐书・封常清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封常清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封常清传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地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左右密引德诠至庭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因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才二马,赏罚严明。

元宝末入朝,时禄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令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取材于《新唐书·封常清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清逗府库/募骁勇/挑马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答裂卖”在文中指呈递文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望的建筑。“阙下”即官阙之下,文中借指皇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封常清出身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

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角。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诠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清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源亏达洛阳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受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

封常清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封常清介绍

1、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人,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塌基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

2、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困衫备西副汪毁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读史之人,可以不知道“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但你不能不知封常清

封常清,究竟何许人也? 也许很多人只是略有耳闻,毕竟与薛仁贵、李光弼等唐朝猛将比起来,似乎算不得什么?可你可曾了解过他的一生呢?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外祖父教他读书,他的学识多有所成。他从小成了孤儿,又穷,三十多岁,还没有功名。夫蒙灵察任四镇节度使时,任命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有次出兵,高仙芝任命了三十多名侍从,衣裳鲜艳漂亮,封常清因而感慨并报名请求担任侍从。封常清很瘦,脚又跛,高仙芝瞧不起他的长相,不录用他。第二天他又来了,高仙芝道歉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生气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还是没录用他,他就每天到门口等候,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了。

适逢达奚各部反叛,从黑山向西奔向碎叶城,诏令拦击。夫蒙灵察派高仙芝率两千名骑兵追击,达奚走了很远的路,人马都疲劳了,因此几乎被全部俘获或杀死了。封常清在帐下暗暗写好了捷报,详细记载了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高仙芝拿来看了,都是自己想写的,于是大惊,立即采用了。军队归来,夫蒙灵察迎接、慰劳他,高仙芝解下奴袜带刀拜见,判官刘眺、独孤峻争着问:“此前送来的捷报是谁写的?您帐下怎么有这样的人才?”他回答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刘眺等吃惊了,对封常清施礼让座,和他谈话,很惊诧。封常清便有了名气,后来他因功封叠州戍主,仍任判官。

高仙芝攻占小勃律国后,替代夫蒙灵察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因跟随作战有功,升任庆王府录事参军事,为节度判官。高仙芝出征,他常任留后。封常清有才能且果断,没有事能难住他。高仙芝委任郎将郑德诠管理家事,他是高仙芝奶妈的儿子,在军中很威风。封常清有次从外面回来,众将上前誉穗蠢拜见。郑德诠见他才上任,轻视他,骑马撞了他的骑马侍从后离开了。封常清命侍从把他带到厅堂里,就关上了门,离开座位说:“我出身卑贱,御史中丞大人错爱,让我主持留后事务,郎将怎能无礼?”接着叱责他说:“必须借你的死,来严肃军纪。”遂杖杀了他,把他的脸朝下拖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奶妈在门外哭着求情,没能救他的命,很快将情况告诉了高仙芝,高仙芝很吃惊,到见了封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没敢责备他。封常清也不道歉庆陪。遇上大将犯罪,他又杀死了两位,军中没有不畏惧他的。高仙芝任河西节度,又请他任判官。一段时间后,封常清升任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事务。不久,封常清改任北庭都护、持节伊西节度使。封常清生性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出兵骑驿马,私人马厩只有两匹马,赏罚严明。

天宝末年进京朝拜时,安禄山反叛了,皇帝召见他,问用什么办法对付叛军。封常清看见皇帝担忧,就夸口说:“国内长期太平,人族游们不懂作战。然而,道义上有正义和不义,战场上有各种谋略。臣请求赶到洛阳,用全部库存招募勇士,甩着马鞭过黄河,不久就把叛逆的头献到朝廷来。”皇帝欣赏他的勇气。第二天,朝廷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副大使,骑驿马到了洛阳。封常清招募到六万军队,但都是市民和仆役,便安排军队拆毁了河阳桥守黄河。叛军对平原郡发动进攻,命颜真卿率兵七千人防守黄河。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飞马到朝廷奏报。封常清把李平拿的报告打开看了,就靠着营帐写信给颜真卿,劝他坚持守城,并且通过驿站送悬赏捉拿安禄山的檄文几十份给他,颜真卿收到后,就分送给各州郡。安禄山渡过黄河,攻占荥阳,进入罂子谷,先锋到葵园。封常清派精锐骑兵抵御,杀死了叛军上百人。叛军大部队到了,封常清抵挡不住,退进上东门,接战后又战败了。叛军击鼓进兵,搜捕官员。封常清在都亭驿迎战,又打了败仗。退兵守宣仁门,又打败了。于是从提象门出城,砍倒大树堵住道路阻挡追兵,至谷水后,向西逃往陕郡。他对高仙芝说:“叛军力量很强大,不能和他们硬拼。潼关无守军,一旦叛军冲过潼关,京城就危险了,不如赶快去守潼关。”高仙芝听从了他。战败的报告送到了朝廷,皇帝罢免了封常清的官职,让他作为老百姓隶属高仙芝给高仙芝办事。高仙芝让他穿着黑色衣裳监督部署在左右的军队。边令诚拿着诏书来了,给他看,封常清说:“我之所以不拼死在战场,是怕污辱了国家的官职,被叛军抓住杀死。现在,我死乃心甘情愿。”当初,封常清战败后,直接进了潼关,想见皇帝汇报征战叛军的情况。到了渭南,皇帝下诏命他到潼关去。封常清忧虑恐惧,写遗表谢罪,说:“自从洛阳失守以后,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陈述讨贼战略,都没被接见。”又说:“我死了以后,希望皇上不要轻视这叛贼,那么国家就安定了。”到将被处死时,将遗表交给边令诚就去受刑死了,人们大多同情他。

宋祁等史官说:常清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欲入关见天子论成败事,使者三辈上书,皆不报,回斩于军。此论不虚。封常清,本非将才,是军中文吏。他求功心切,玄宗所用非人,致使他被错杀。玄宗无德,让封常清、高仙芝替自己代过。

三十岁的封常清怎么能成为大唐名将,为什么会这么惨?

封常清是大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他与高仙芝常年驰骋在西域广袤的土地上,震慑着西域诸国,二人合称大唐的“帝国双璧”。著名诗人岑参写诗称赞封常清为:“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然而,这样一位威名赫赫的铁血将军,直到三十岁时还一无是处,要多惨就有多惨: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自幼父母双亡,与外祖父相依为命。但不幸的是,外祖父也因罪被发配西域充军,负责看守城门。封常清便跟随外祖父远赴西域,过着清贫的生活。

命运无常也就罢了,无奈封常清的自身条件也非常凄惨,史称他“细瘦颣目,脚短而跛。”瘦得像个麻杆,眼睛歪斜,还一脚长一脚短,是个瘸子。这幅尊容在唐朝属于硬伤,大唐取仕讲究“身言书判”,第一条就是相貌,虽不必都得像潘安宋玉那样,但也必须体貌丰伟。所以,封常清想通过正规渠道出仕,是不现实的。

不过,多舛的命运与丑陋的相貌并没有击垮封常清,反而促使他更加发奋的读书。外祖父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上不起学堂便亲自教导并督促外孙子读书。于是,日复一日,无论寒暑,安西城门上都会回荡着朗朗书声。身虽残、貌虽丑,志却坚,看到悲惨而又努力的孩子,仿佛上天都被感动,说了一声:“孩子,你的书不会白读!”

然而,即便满腹诗书,以封常清的条件,在那个现实的社会里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直到有一天,当再次见到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将军经过时,封常清终于下定了决心。

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反差很大,他二十出头就成为将军,可谓年少成名,深得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的信任,不久就升任为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而且,高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是典型的军中高富帅。特别是他无论到哪里,身边总带着三十多名侍卫,怒马鲜衣,盔明甲亮,那嘚瑟劲,要多拉风有多拉风。

不但如此,高仙芝打仗也不含糊,能够跟随这样的上司,前途必定一片光明。于是,封常清决心追随高仙芝。但是,封常清既无背景又无资历,人家高富帅,他是低矮挫,还是个斜眼的瘸子,凭什么追随人家呢。

果不其然,封常清递上拜帖后,高仙芝看到他这副尊荣,礼貌的说侍卫名额已满,婉言拒绝了。

但是,封常清没有气馁,第二天又递上了名帖,高仙芝有些厌烦,准备将这个丑八怪赶出去,结果封常清气氛的说:“常清慕公高义,镇大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公若方圆取人,则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意思是:您若以才取人,则士大夫信服;如果以貌取人,恐怕将失去人心。

然而,封常清依然被赶了出去。但是,从此以后,高仙芝府邸外多了一个卫兵,那就是封常清。一连十数日,雷打不动。看着这个丑八怪的顽强与坚韧,高仙芝内心有所触动,答应收下了他。从此,那群鲜衣怒马的侍卫中,多了一个不太和谐的斜眼瘸子。而封常清的目光中,则没有一丝自惭形秽,而是充满了踌躇满志。

从对高仙芝的那番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封常清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楚,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人,不可能完美无瑕。晏子五短身材,但可保齐国强大;左思貌丑口吃,但一篇《三都赋》可使洛阳纸贵。我虽丑,但给我一个机会,我的回报你将意想不到;给我一个杠杆,我便能撬动地球。

很快,封常清的价值体现了出来。天宝初年,达奚部落叛乱,高仙芝奉命前去平叛,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叛贼,令高仙芝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封常清将早已写好的捷拿出来让他过目,其中详细记载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条理分明,文笔尚佳,有些连高仙芝想不到的,封常清都替他想好了,令高仙芝啧啧称奇。

回到安西后,节度使夫蒙灵察知道高仙芝无此水平,便问捷报是何人所书,高仙芝便给大家引荐了他的侍从,封常清。从此之后,封常清名声大噪。他与高仙芝一起远征小勃律,横扫西域。

高仙芝接替夫蒙灵孙源察担任安西节度使后,让封常清担任节度判官、节度留后,俨然坐上了安西四镇的第二把交椅。天宝十一载,唐玄宗正式任命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摄御史大夫。

之后,封常清远征大勃律,将怛罗斯之战失败的影响一步步则旅态挽回,如果不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在封常清的带领下,大唐的国威将再一次洒遍西域。于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斜眼瘸子,就这样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为大唐一代名将。(文:熊鱼自笑)

标签:

相关文章

如何在困境中不放弃,找到人生的出路

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境。这些困境可能是工作上的挫败,也可能是生活上的不顺心,甚至可能是身体上的疾病。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困...

经典美文 2024-03-24 阅读6 评论0

七人头上长了草,竟是因为这个原因!

草是植物的一种,长在地上,但是如果有人头上长了草,那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然而,在某个小村庄里,七个人的头上竟然长出了草,这让人们...

经典美文 2024-03-23 阅读6 评论0

活着读后感500字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活着》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家庭的小说,作者余华以一个农民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

经典美文 2024-03-23 阅读7 评论0

你知道哪些带脏字超狠的骂人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无法忍受的人或事情,而当我们无法忍受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发泄自己的情绪。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骂人,...

经典美文 2024-03-23 阅读7 评论0

谁是周树人?周树人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周树人的成长经历周树人的文学成就周树人的教育理念周树人的艺术成就周树人的影响和贡献周树人(1895年-1976年),原...

经典美文 2024-03-23 阅读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