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映的影片《面纱》为何会被观影者称作是佳片?
服化道也给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柔美的“面纱”。这部电影的服装和场景都非常美。娜奥米的卷发和温柔素雅的裙子也很衬她的气质。桂林取景,山间的薄雾和湖上的扁舟一叶都让人物置身于山水画之中,东方的神秘与朦胧与西方的古典和优雅结合,别有韵味。
1)背景发生在1920年左右,男女主角在伦敦经由父母安排,舞会中相识,男主是细菌学博士,而女主是毛姆笔下非常熟悉的角色养尊处优,出入社交舞会的大小姐。女主为了快点逃离家庭迅速与男主结婚,跟随来到中国;但英国习气未改,不出意外的有了情人,为了惩罚和报复男主将其带到了霍乱四起的桂林,霍乱时期的爱情才真正从此开始.....虽然是爱情故事,但毫不拖沓扭捏,反而节奏和感情都很真实。
2)在两个人开始敞开心扉、放下互相都想忘记的往事的那段夜谈里,两个人之间的芥蒂逐渐消失。镜头从一开始两人对话时的单人中景,通过倾诉,逐渐变成了双人同框的远景。从分离到合并,从隔膜到亲密,那场互相倾诉的对谈改变了他们的情感。而后,是幸福而短暂的爱情,以及长久的遗憾分离。但在了解基础上萌芽的爱情,已经不会因分别而停止。正如开场时,吉蒂说花是无用的摆设,但片尾却说"花期虽短,但也漂亮"。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思想。人也没有变,但揭开中间隔膜的那层面纱,真实的轮廓和美变得更加清晰了。
3)很喜欢男主忧郁又安静的气质,最开始看到女主并非因为爱情嫁给男主,且背叛男主的时候,特别心疼男主。但当他们在霍乱肆虐的小山村慢慢去了解对方并爱上对方的过程,就正如电影名字《面纱》,当生活的面纱笼罩着生活时,总容易迷失,容易神迷于浮华;只有慢慢揭开生活的面纱才能逐步找到生活的真谛与真爱。
《面纱》:女性自我觉醒的背后是什么?
引言
电影《面纱》改编自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并对小说结局做了美化处理,主要讲述轻浮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在中国苦难的氛围里得到净化,最终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女性的故事。
曾经沉浸在享乐和偷情的凯蒂,脱离浮华的社交圈后,在中国一处偏僻落后、霍乱肆虐的小镇里,受到品德高尚的修女和丈夫的感染,最终成长为一名自爱自重、独立自主的女性。
对这部电影的解读,大多停留在爱情审视和女性觉醒的层次,但是在本文里,我更想探究里面作为背景图板的中国形象。
选择中国作为背景,有毛姆个人的考量。著名文学理论家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宣传,“每一个西方人都是东方主义者。”这话也许过于偏激,但从某个层面反映出西方人对于东方神秘莫测的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又因近代中国曾笼罩在西方列强侵略的阴影下,西方人审视东方文明的眼光中,糅杂着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即使是深谙人性和向往东方文化的毛姆,也不能免俗。在他的作品《面纱》里,透过他笔下对中国形象的刻画,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改编电影虽然试图贴近中国主流文化,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陷入原著的局限以及西方角度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
该电影主体在讲述女子自我救赎的故事,其背后却隐藏着20世纪中国大清王朝没落的阴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下民众水深火热的生活以及西方文化对东方文明的冲击。《芝加哥太阳报》曾点评这部电影,“抓住了一个古老文明努力在进行现代转型时期的动荡瞬间。”
在本文,我将从电影对中国女性形象、民众形象的扭曲以及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刻画这三个角度去分析,在女性自我觉醒的主题背后,如何隐藏着大清王朝没落的阴霾。
01、中国女性形象的扭曲:唯唯诺诺的女佣形象和狂抽鸦片的清朝贵族,女性形象脸谱化,被刻画成毫无主见的软弱女子
凯蒂的情夫查理曾说,“中国仆人什么事情都知道,但他们管得住自己的舌头。”当出轨事件暴露时,查理第一反应是,转动门把手的人是中国女佣,而她们并不足以构成任何威胁。
前往湄潭府前,中国女佣在沃特指示下提前为凯蒂收拾行李。到达湄潭府以后,当地海关专员韦丁顿到沃特夫妇居所寒暄,女佣为他们准备晚餐。即使沃特和凯蒂多次争吵,女佣也从未脸有异色,只是安安静静地帮主人收拾床铺衣服。凯蒂还曾经看见女佣点烛焚香,祈求神明保佑。
通过以上种种场景,我们会发现,中国女佣形象在这里被刻画成唯唯诺诺、唯首是瞻的守旧妇人形象。她们毫无主见,只会服从指示,并不动脑思考,而且迷信无知。
在上个世纪20年代这个特殊的时代,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刚遭受了帝国列强侵略的噩梦。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在这部以中国为背景、西方人为主角的电影里,所有的仆人都是中国妇女形象。包括主人公家里佣人,还有传教士、修道院里打杂的大妈,而西方人则是负责指点事项的主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泱泱大国一时的衰败,使它的百姓也活在被统治的阴影中。
电影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方女性形象,是韦丁顿的情人,一位清朝贵族女子。女主凯蒂一直心心念念想见到这位满清格格。精神空虚的凯蒂觉得这位东方女子能引领她走进神秘的精神居所。
在凯蒂眼中,满清格格风情万种、神秘莫测,她身上笼罩着东方悠久的历史文明。不过,她的房间却弥漫着刺鼻的鸦片味。这个身份高贵、体态优雅的贵族女子,为了追随海关专员韦丁顿,不惜抛弃家族、抛弃身份荣誉、抛弃富贵的生活,心甘情愿驻扎在这个霍乱肆虐的落后小镇。
可以说,这个满清格格的形象,是矛盾的集合体,但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一方面,她象征着古老深邃、高贵优雅的东方文明,另一方面,吸食鸦片是堕落行为的象征,而她贵为格格,却甘愿为了一个地位不高的西方海关专员抛弃家族身份。
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西方人对于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东方女子即使身份再高贵,也是毫无主见的软弱女子,需要依附在男人身上。而且身份高贵的东方女子,却只能匹配地位一般的西方人,这无疑也是一种西方人自视甚高、蔑视东方的优越感。
02、中国民众形象的扭曲:脸黄肌瘦的难民和虚有其表的暴徒,东方民众形象被刻画成等待西方救助的弱者
电影中,凯蒂曾经淫浸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圈里,恣意寻欢。当她来到中国的湄潭府以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透过她的目光,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这是一个霍乱横行的异国小镇,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脏乱不堪的泥路、暴尸街头的难民和痛苦呻吟的病人。
无私奉献的法国修女接纳被遗弃的孤儿,无微不至地照料病人;品德高尚的细菌学家为解救病情四处奔走,寻找救治之道;就连脑袋空空的凯蒂,也在这种氛围冲击下,心灵得到净化,投身于义工事业中。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众多西方人物被刻画成救世主形象,而中国民众则被刻画成愚昧、迂腐、等待救赎的形象。彼时的中国,正笼罩在清王朝没落、经济贫困、科技实力不足的阴影中。西方列强虽然没有对中国实行直接殖民统治,但是他们的干涉随处可见。这也正是中国形象在这部小说和电影里被过度扭曲的根本原因,这一切均出自西方潜意识里轻视中国的影响。
(修道院的中国小孩)
电影里为了推动男女主的感情进展,安排了一幕街头暴乱的场景。激进的中国年轻人在街头堵截凯蒂和沃特,高喊“打倒帝国主义”、“驱除鞑虏”,最终被安排守卫主角的士兵轻松化解这场矛盾。
电影这场动乱的安排,源自五卅惨案,英国巡捕开枪镇压上海工人罢工运动,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市民纷纷罢工罢课,声援上海市民的反帝运动。
但是这场运动,在电影中被简单处理成粗暴的街头暴乱。在我看来,这是对中国形象再一次曲解的表现。街头暴徒,彰显中国人的野蛮和不开化,他们注定要败给机智勇敢的英国绅士。而化解这场矛盾的士兵,是中国人,他听命于余团长,被安排要守护沃特和凯蒂,便忠心耿耿地执行到底。
中国形象在这里被异类化、野蛮化,只为衬托出西方人的大度和宽容。而这种宽容下面,隐藏着西方人不屑与之计较的矜持感。他们始终怀抱着悲天悯人的心态看待这群脆弱的群众。中国民众则被刻画成等待救助又野蛮不堪的弱者。
03、中国先进分子的刻画:机智聪明的余团长和医术高明的吴医生,他们的共同点是接受过西方先进教育
当然,电影里面也有积极的中国人物形象,比如机智聪明的余团长和医术高明的吴医生。余团长和吴医生是整部电影里少有的拥有姓氏的中国人,其他中国形象则被简单粗暴地处理成一个符号,充当背景板的角色。
余团长早期在俄国接受过军事训练,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和英语。他对于救世主形象的沃特也略有不满,在群众蔑视沃特的时候,余团长嘴边带有意味深长的笑意。
他不崇洋媚外,也不谄媚献好,但是当他发现沃特一心为民,可以替当地的疫情带来解决办法时,他会非常热心地配合。当时中国尚处在军阀割据的混乱之中,余团长为了解救湄潭府的疫情,敢于直面对抗蛮横愚昧的军阀头子。
电影把余团长刻画成正义勇敢的先进分子形象,他一心为国为民,有勇有谋,把国家前途放在心中。透过他的行为,你可以发现他既不屑西方列强悲天悯人的姿态,但是又不得不依靠他们的力量。这隐忍的背后,是国家处于劣势情况下的百般无奈。
虽然余团长本人敢于和国内顽固势力做抵抗,但是他最终也要把列强力量作为靠山,以此威胁军阀头子。就连他本人的先进精神,也是从帝国主义中学习获得。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热潮中,不少爱国分子都为中国的前途四处奔走,出国学习先进知识,以期回国振国兴邦。余团长和吴医生,就是其中的产物之一。
电影中对吴医生的刻画并不深刻,但是少有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认真负责、医术高超的军医形象。国难当前,吴医生没有逃脱,而是勇敢奔走在前线,哪怕霍乱是传染性极强的疾病。
吴医生和余团长都是接受过西方先进教育的中国新式青年。他们回国效力,企图以绵薄之力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是振兴彼时的中国的关键力量。
彼时的中国,虽然笼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阴霾下,但是因为这样一群图强救国的新式青年而焕发生机。以余团长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是改造中国的新生力量,是振兴中国的希望。
04、结语
电影《面纱》,是长久以来第一部在中国拍摄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中国特定时代下的背景,为此片增色不少。电影爱情真谛和女性觉醒的主题背后,隐藏着中国大清王朝没落的阴霾。
原作毛姆曾经在中国生活4个多月,才最终决定把中国定为故事背景。影片主角诺顿的父亲,曾在云南工作长达六年。该电影和小说创作者都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向往,也力图最大程度地贴近中国形象。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会看见电影中出现对中国形象的扭曲。这源于西方人对中国单一、刻板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国家衰落之时,其民众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谓“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国家,注定某种程度上会丧失话语权。所幸,中国早已摆脱那个被列强侵略的阴影。正如我国革命老人吴玉章所言,“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在这部电影之中,我们也可以看见一头沉睡的雄狮隐约苏醒的希望。
美国电影恐怖《面纱》讲的剧情
影片《面纱》由约翰·卡兰执导,改编于索默斯特·毛姆的小说《华丽的面纱》,罗恩·内斯万尼尔担任编剧,娜奥米·沃茨、爱德华·诺顿、列维·施瑞博尔、黄秋生和夏雨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6年12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20年代伦敦,一心只求挤身上流社会的虚荣女子吉蒂,甘愿选择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下嫁医生沃特,婚后随夫移居上海,然而难耐寂寞,旋即搭上英国外交官背夫偷情。面对不忠妻子,沃特毅然决定举家前往霍乱肆虐的农乡行医,作为对她的最大惩罚。浮世纷扰,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夫妻俩却发现了另一片天地,在遥远的异乡第一次走近对方。
《恐怖面纱》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o4ca
邪教集体自杀的成员三十年后,唯一的幸存者返回到与拖纪录片船员的悲剧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