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故事传说有哪些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纯早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家人带来好运。春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春节也有很多民间传说,那么你了解哪些呢?
春节传说一:万年的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二:饺子里放东西的故事
“为什么要在饺子里放东西呢?”老人的说法是:“过年赢个好彩头”。饺子里放东西这个习俗起源于晚期时期的慈禧太后,她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她有一个习惯,每年大年三十,都领着皇后和众嫔妃们一起包饺子,说是捏住小人的嘴,让他们再也不能胡说八道。当然,说是亲自动手,但实际上还是太监和宫女代劳,她在旁边站着指挥指挥就行了。
慈禧太后参与的这锅饺子,她都会提一个要求:要把四只小金元宝包进去,看谁能吃到。那些伺候在一边的太监,都很有眼力见,他们会牢牢地记住哪个饺子是包了金元宝的,煮熟之后,捞起来奉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每年吃饺子,都会吃出四个金元宝来,大家就赶紧在旁边贺喜,慈禧太后就会觉得自己中了彩头,很高兴,觉得自己很有福气。
1908 年,也就是慈禧太后去世的那年,很意外的,她只吃到了三只金元宝。可能是因为当时清朝快要灭亡了,她身边的太监们都不太负责任了,把第四只金元宝饺子捞给了当时的隆裕皇后侍迹。慈禧太后这下肯定该不高兴了,太后不高兴,后果很严重的,怎么办呢?
隆裕皇后很聪明,她偷偷地把金元宝塞给了管事的太监,太监又把金元宝偷偷放进锅里了,谎称是煮破了。慈禧太后一听,金元宝在锅里,没人抢自己的彩头,这才又高兴起来了。
春节传说三: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这种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凶猛异常。年兽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会上岸。
到了除夕这一天,年就会出现在各种地方去吃人,年兽凶猛异常,为了躲避它,人们只好在除夕之夜把老弱病残送到深山老林里避难,青壮年的男人留在家里拿着大刀锄头,把门反锁着,生怕被年给吃掉。 人们反锁着家门坐在一块,互相壮胆。当人们饿的时候,就开始做饭,切菜做饭的声音很大,不久之后年兽就来了。
看到屋内灯火通明,年兽兴奋不已就要冲进去,谁知道,突然一阵响声,看到里燃起一团火红篝火,原来是一堆竹子正在“噼噼啪啪”地作响。年兽看到后瑟瑟发抖。人们才发现年这种怪兽怕火光和声音。
于是在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人们提前贴红纸、挂红灯笼,放鞭炮来驱赶年兽。年兽被赶走以后,人们总会高兴地互道:“又熬过一个年了。”
老百姓为了纪念在这一天除掉了年兽,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做谈雀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作过年。
春节传说四:倒贴福字的故事
“福”字倒贴在民间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过年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春节传说五:年糕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有一个大官叫伍子胥,他是吴王阖闾手下的重臣,还是姑苏城(现在的苏州)的营造者。当时为了防止外来者的侵略,伍子胥带人修起了著名的阖闾城,它就是姑苏城的前身。城修好后,伍子胥对心腹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可以在城门下掘土数尺,就可以找到食物。”
后来,伍子胥遭人陷害自杀身亡。越国乘机伐吴,战事连绵,当地饿殍遍野。危难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就暗中在城墙根下挖。这一挖不得了,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把它挖出来制成食物,渡过了难关。这种食物就是年糕。
后来,人们就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子胥,另外,年糕的发音跟“年高”一样,人们觉得吃年糕有“年年步步登高”的意思,觉得它是一种吉祥的食物。所以如今除了饺子外,很多人过年期间还会吃一种食物:年糕。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春节的故事传说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吧。
春节故事简短五篇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非常多的民间传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民间传说故事似乎正在被逐渐遗忘,我整理了几个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年兽的故事
年兽又称"夕"。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年兽就会进攻村子,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会吓坏年兽),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后来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2)、舜继部落首领的故事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3) 、祈福美好愿望的故事
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初一作为“年日”,棚贺每逢这一天,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看做一岁之首,一年开始,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华人的一个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4)、贴门神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派和燃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5)、春节接财神的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就要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祭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变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春节的由来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尘虚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驱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还有好多,无法一一讲述,它们都是集体心灵的提炼,无不具有心灵的启迪意义。故事一般都是讲给孩子听的,而春节最吸引人的是它是一个玩乐放松的节日,在紧张忙碌了一年之后,我们丢掉“盔甲”,回归家族,回归文化传统,回归本心,回归儿童,而故事就是这样一个好的载体,那里蕴藏着爱、激情和活力。
过年的小故事
在过年前农村有咸腊肉的习惯。虽然我们没有养猪,但过年猪肉不比农民少吃。隔壁邻居杀了一只猪我们却拿了大半只,大部分猪肉咸了起起来,留小部分过年用。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过年的小故事,欢迎参考!
过年的小故事篇一
这是除夕夜。
大街上,到处鞭炮声声,烟花绚烂。
大头熊坐在房子里,却感到那样地孤独。他拿起可乐,喝一口,又放回了桌子上,不好喝。他拿起一块年糕,吃一口,又放回了盘子里,不好吃。大头熊想:“如果没有过年,多好!”
大头熊从门口望出去,只见马路对面的大树下,站着一个孤独的身影。他立即站起来,出了门——
是一只流浪猪。大头熊奇怪地问:“大过年的你怎么待在大街上,你没有家吗?”
“没有,我一直在流浪。”流浪猪说。
大头熊很同情他:“那你到我家来过年吧!”
过年
大头熊把流浪猪请回了家。他刚招呼客人坐下,看见门外又出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
是一只流浪狗。“你到我家来过年吧!”大头熊热情地邀请。
大头熊刚把流浪狗请回家,门外又出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
是一只流浪猫。“没事,你到我家来过年吧!”大头熊热情地说。
大头熊招呼三个客人围坐在饭桌前,大家喝着可乐,吃着香喷喷的烤香档兆肠和甜甜的年糕年饼。哦,过年真快乐。
三个客人感激地说:“谢谢你邀请我们过年,让我们过了一个没有孤独只有快乐与热情的`年!”
大头熊一愣:我怎么也不孤独只有快乐了呢?他高兴地说:“哦,也谢谢你们,帮我赶跑了孤独,带来了快乐!”
是的,孤独是个奇怪的东西,许多个孤独加在一起,孤独反倒消失了,代替它的一定是温暖与快乐。
过年的小故事篇二
快过年了,年味弥漫在寒冬腊月的空气里,散发在乡村每个角落里。只要你推开任何一家门,年味就会扑面而来。用你的鼻子轻轻嗅嗅,用你的眼睛仔细看看,用你的耳朵细细听听,让你也拥有这种过年的浓浓味道。
80年代,我们夫妻俩都在工厂工作,工作很忙。待到年味一天天地浓醇起来,我们会忙里偷闲,加班加点,对传统的过年非常认真恭敬地准备。大扫除、做新衣服、敬天地、祭祖宗;做粉、蒸糕做团子、换豆腐、杀鸡宰猪肉……
在过年前农村有咸腊肉的习惯。虽然我们没有养猪,但过年猪肉不比农民少吃。隔壁邻居杀举饥了一只猪我们却拿了大半只,大部分猪肉咸了起起来,留小部分过年用。
过年我们还有一个习惯,朋友小聚,共叙友情。
这是我们难以忘怀的过年往事。有一年底,我们用猪的内脏烧了一桌丰盛菜,请了几位朋友喝酒小聚一顿。说老实话,农民是现实主义者,最关心收入能每年增加,喜行答租庆有余。闲谈中很自然地谈张家分红多少,李家分红多少……不过最让我们羡慕的村上有一部分富起来的人,一些脑子活络的农民在我村的唐明湖中,抢先围了圈子养蚌珠。最近几年,他们的确发了,财大气粗,造楼房,添高档家具,更让我们垂延三尺的,他们养蚌珠养得风声水起、果实累累,但他们还不满足现状,雄心勃勃地到外地常州、江阴甚至到外省去发展。
讲着、讲着、我们几个人自知感叹不如他们。此时我也有些激动得坐立不安,站起来拍拍桌子,似乎很自信地说:“我不相信我们不如他们,我有一个朋友在溧阳,那里有的是河面,我们可以育小蚌,再养成年蚌再接蚌珠,不是几年就发了。”在场的人似乎眼睛一亮,本来泄了气的皮球又鼓了起来,个个摩拳擦掌,激动万分一致叫好!仿佛我们这些人一夜就暴富了。也许想发财心情强力,其中一位朋友跳了起来,兴奋地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说干就干。”
我也是性急人,隔日,天还蒙蒙亮,我和请了来的一位育蚌师傅,挑着高价卖的一百只母蚌,乘上去溧阳的汽车,兴致勃勃地去圆发财的梦。到了溧阳,那里水面很多,都是弯曲不整齐河道;河床高低不平,还布满小土墩,那位师傅无奈地摇摇头说:“非常可惜这里是野河不是鱼池,这里不能育小蚌。”我满腔热忱,眼看垂手可得的发财梦就这样破灭了,顿时心凉了半截。灰心地说:“算了,我们运道不好。”我对师傅说我最晚要赶回去,我没心情住在溧阳,你累了,在这里休息一晚上明天回来吧。师傅说蚌怎么办?我说算了不要拿回去,就算我们交的教师钱吧。第二天,那位师傅是勤快又是节约人,把一百只母蚌蹲、蹲、蹲、挑回家。那时流行育蚌养蚌,母蚌很紧张,我们蚌还加了一些价卖出去,那次溧阳一行居然一点也没有损失。虽然那个年的发财梦没有圆成,年也过得无精打采,但后来几年过年过得非常幸福和自豪。因为养蚌事业,后来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许多到安徽、浙江辛辛苦苦去养蚌的都是亏本的,有的亏几十万元有的亏几百万元,几乎倾家荡产。
每每想起那个年三夜四的发财梦,我心里总是暗暗觉得很幸运。小富即安,觉得每年过年很踏实很幸福,太平盛世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