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的作者黄天祥的资料
黄天祥
性别:男
职位:
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
中国科普记协会长
黄天祥 京报集团高级记者
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
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曾担任人大代表。
长期担任《北京早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中国媒体科普宣传和科技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变革的全过程。
主要作品:
《落日的幻觉》 已被收入人教版初(2)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1982年第六期。略有改动)
选自
《落日的幻觉》主要内容是什么
热心网友
·《落日的幻觉》主要内容是:
文章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事理性说明文) dsfvsd
落日的幻觉主要讲了什么
在落日的时候出现种种奇异的幻觉并说明原因!
追问:
答案!!!
回答: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而各种仪器观测证明太阳并没有真的变大
《落日的幻觉》作者简介和课后所有词语的意思
黄天祥 (1914~1943),广西凤山县人,壮族。1914年生。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战士。1930年11月随红七军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gàn)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历任卫生员、宣传员、特派员、侦察员、科长等职。1942年7月由八路军野战政治部调任八路军后勤部锄奸科科长。1943年5月在山西省和顺县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编辑本段]2.简介:
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
中国科普记协会长
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
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中国媒体科普宣传和科技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变革的全过程。
主要作品:
《落日的幻觉》已被收入初中课本
《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1982年第六期。)
黄天祥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 ∶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课外选文。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启发人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在这个世俗的当下,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扬起思考的头颅,求一切事物之实、求一切事物之真
落日的幻觉举例说明课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明确:
1、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过渡句
承上启下
3、举例子、作比较
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
5、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落日的幻觉一课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作比较。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通过对日出和日落的比较,引出了话题)
2、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通过短波光和长波光的比较,说明了短波光的特征)
二、引用。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引用古文和古诗,使说明文字生动活泼)
三、摹状貌。
1、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通过摹写日落的形状和颜色,突出了日落时太阳的特点)
四、列数字。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 ∶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通过列数字,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五、打比方。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通过打比方,让读者形象直观地想像到日落时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