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意思?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因个人认知度不同,所领悟的观点也必然不同。中国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都力求,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与人文思想要阴阳平衡,不可极端在一方面,物多必缺,物极必反。
有文化不一定能行,但没文化就更难能行。古今都注重文化,尊重知识,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教条,猛啃书本,不惜做书呆子的奴隶,甘愿崇拜酸秀才为荣,也会被人嗤之以鼻。
古人语,不可站在失去自然规律下去获取各方面的志向,追求物质生活没有对错,也没有好与不好之说,只要适合道的德体,金钱物质是人们享受品质生活的正常之举。过与追求物质生活,过与追求精神世界,都会让人心性发狂,得而失心,失心受狂,狂而失性。
可为什么后一句提出唯有读书高,因为唯有读书才能提升自己的德行,厚德载物。例如当下时代,物质生活的优越感已经让人走入了极端,很多人非常有钱,可生活也没有觉得快乐幸福,还有人一夜暴富,可也在一夜倒塌。这是值得所有人去思考的事,我们该如何去平衡追求金钱物质与自己相匹配的德行。
对于上面两句话,古人就提出阴阳平衡之论,世间万物皆为我们所用,不为我们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修得深厚德行是我们作为人活一世可传承下去的,修得福报不住一世,赚得钱财只住一世。清朝政治家林则徐就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我们生活所需,不过一碗饭,一张床,一间屋。精神所需,不过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
读书高者,志向存,家国天下装心中,仕途名利双收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指各行各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高尚。
1、出处:
宋・汪洙《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张协状元》一:“看的,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扩展资料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流行原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之所以能够广泛地流行,也反映了当时的这种社会气氛。
宋朝的官员普遍俸禄都很高,文官的待遇更是超过武将,那时候的文官有钱、也很清闲,可以自在的潇洒。欧阳修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他带着官员们到郊外游玩而写下的。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正因为如此,以兵变取得政权的宋太祖对武将也一直是心有芥蒂。他杯酒释兵权后,一直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宋代的武将成为各个朝代中最憋屈的武将;而宋代的文人,则延续唐代的光芒,继续辉煌,写下了很多动人的词章。
宋朝之后,做官没有那么高的俸禄了,但读书人考上功名做了官之后,就有了一些权力。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就演变为贪官了。所以明朝、清朝的贪官特别多,似乎也成了一种风气。
可是,人们对这句话的误解一直延续至今。如今这句话,一方面成了激励读书人好好读书的名言;另一方面,也成了某些读书人自命清高的口头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思是什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思: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出处:《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汪洙出身于县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
拼音:wàn bān jiē xià pǐn,wéi yǒu dú shū gāo。
出处:
宋・汪洙《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张协状元》一:“看的,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思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此句出自北宋学者汪洙的启蒙书《神童诗》中的句子:“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神童诗》一卷,旧传宋代汪洙撰。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
作者简介:汪洙,字德温,鄞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